穿山甲不拘多少(用溫水洗去原著肉皮膜,好配醋浸,炙令焦)。
脾疼正發。
上為細末。
每發時,爛銼薤白1莖,抄藥1錢,食後熱酒調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當歸1兩,官桂1兩,玄胡索(炒)1兩,杜仲(姜炒)1兩,小茴(炒)1兩,木香5錢,牽牛1錢(半生半熟)。
氣滯腰痛,並閃挫腰痛、腎虛腰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2匙,空心陳酒調下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。
皂角1條(不蛀者,去黑皮並子),江子3粒(去殼油),半夏3粒,杏仁3粒(去皮尖,炒焦黃色)。
暴嗽。
忌炙煿油膩物。
每服半錢,生薑汁調,放手掌中,口(飠舌)吃。立效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八。
麻黃9兩(去根不去節,炒焦黃),石膏1兩半(生用),罌粟殼1兩(蜜炒),苦葶藶半兩(微炒),藿香半兩,人參(去蘆頭)1分。
一切咳嗽喘急,坐臥不寧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食後、臨臥白沸湯調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杜仲(去粗皮,銼,炒令絲斷)、橘核(取仁,炒)各等分。
腰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入鹽少許,食前溫酒調服。
《醫方大成》卷九引《濟生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