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桂5錢,茯苓5錢,良姜7錢,烏頭(炮)7錢,附子(炮)1兩,乾薑(炮)1兩,芍藥1兩,茴香(炒)1兩。
陰證服四逆輩,胸中發躁而渴者,或數日大便秘,小便澀赤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-70丸,空腹食前溫酒送下;80-90丸,亦得。酒醋為糊俱可。
《元戎》。
吳茱萸1兩(湯泡7次,炒),附子1兩(炮,去皮臍),良姜1兩(炒),肉桂1兩(去粗皮,不見火),川烏頭1兩(炮,去皮臍),厚朴1兩(去粗皮,姜制,炙)1兩,赤石脂半兩(煅),縮砂仁半兩(炮),丁香半兩(不見火),肉豆蔻(面裹煨)半兩。
胃有宿寒,臟腑虛弱,洩瀉頻數。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、米飲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附子、川烏頭、乾薑、良姜、胡椒、蓽茇、蓽澄茄、紅豆、桂各等分。
素虛有寒冷。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空心白湯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三。
附子1兩(炮),乾薑1兩(炮),茴香(炒)1兩,良姜7錢,茯苓5錢,桂3錢。
沉寒痼冷,臍腹冷痛。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五引王海藏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