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骨皮(洗)4兩,生乾地黃1兩,甘草半兩,白芍藥1兩。
疳熱、肌瘦盜汗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加小麥30粒。水煎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○引《鮑氏方》。
羌活8分,防風6分,白芷6分,山甲6分(土炒,碾),石決明6分(煅),沉香6分,紅花6分,連翹6分,金銀花1錢,皂角刺1錢,歸尾1錢,甘草節1錢,花粉1錢,乳香5分,大黃(酒拌炒)2錢(脈虛便利者不用)。
癰疽發背,腦疽對口,丹瘤瘰癧,惡毒疔瘡,溼痰流注,一切瘍證。
水2碗,煎8分,病在上部,先服藥,隨後飲酒1杯;病在下部,先飲酒1杯,隨後服藥。
《醫宗說約》卷六。
白芍藥2兩,當歸2兩,黃耆3兩,甘草1兩,人參1兩。
婦人、女子虛弱,月事不來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,水煎,空心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五引《徐氏胎產方》。
當歸4兩,餘容(白者)4兩,黃耆(隴西者)8兩,甘草(炙)1兩。
孕婦腹中癘痛,冷氣心下急滿,產後血暈,內虛氣乏,崩中久痢。帶下不止,脈微弱。
上為末,如米豆大。
每服3匕,甘瀾泉2升,石器中煮,7上7下,取清汁,分溫2服,不拘時候。年老,水1升、酒1升煮之。
《元和紀用經》。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山藥、苡仁、澤瀉、黃連各等分。
洩痢。倦怠,食不進。
水煎服。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。
人參1兩,茯苓5錢,玄參1兩,天花粉3錢,麥冬5錢,生地5錢,丹皮3錢。
狂病。身熱發狂,所言者無非淫亂之語,所喜者無非歡愉之事。
水煎服。
《辨證錄》卷四。
人參3錢,白朮5錢,白薇1錢,甘草1錢,榧子10枚(切片),檳榔1錢,使君子10個(去殼),幹葛1錢。
蟲積腹痛,得食則減,遇飢則甚,面黃體瘦。日加困頓。
服藥後戒飲茶水,禁食半日。
水煎服。
《辨證錄》卷二。
白芷8分,連翹8分,花粉8分,荊芥1錢,甘草節1錢,蒡子1錢,防風5分,乳香5分,沒藥5分,金銀花2錢,貝母1錢5分,當歸尾1錢5分。
癰瘍初起。
水煎服。
《醫學心悟》卷六。
白朮3錢(土炒),升麻8分,人參1錢半,茯苓2錢,川連1錢,木香1錢,山藥3錢(炒),澤瀉1錢半,扁豆3錢(炒),炙草8分。
脾虛下利而脈弱者。
水煎,去滓溫服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五。
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人參、白朮、山藥、澤瀉、苡仁。
脾虛氣弱,不能泌別水谷。
上銼1劑。加砂仁末1錢,水2鍾,煎至8分服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。
青皮(炒)3分,防風5分,連翹3分,黃連(酒炒)3分,鉤藤5分,知母(炒)3分,膽星7分,甘草2分,鼠粘子(炒)4分,山楂肉1錢。
卵疝,胎風。
加燈心,水煎服。
《誠書》卷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