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四苓散

《壽世保元》卷五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減半、白朮(去蘆)、赤茯苓(去皮)、豬苓、澤瀉、香薷、石蓮肉、麥冬(去心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經伏暑,小便赤濁而有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五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一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茯苓5分,豬苓5分,澤瀉5分,白朮5分,滑石1錢,梔子1錢,甘草2分,燈心30莖。

功效主治

諸淋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一。

《壽世保元》卷三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1錢5分,白茯苓(去皮)2錢,豬苓2錢,澤瀉2錢,木通2錢,梔子3錢,黃芩2錢,白芍3錢,甘草8分。

功效主治

洩瀉屬火證者,腹痛,瀉水如熱湯,痛一陣,洩一陣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10莖,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三。

《便覽》卷三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、赤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海金沙、木通、車前子。

功效主治

小便不通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便覽》卷三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二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黃芩、木通(1方再加滑石、梔子)。

功效主治

火多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二。

《證治匯補》卷八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茯苓、白朮、豬苓、澤瀉各等分,山梔、麥冬、木通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不清便濁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八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四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1錢,茯苓(用赤者)8分,豬苓7分,澤瀉7分,木通6分,車前6分,牛蒡子6分,黃芩3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疹初熱,熱著於中,水道不分,而致熱瀉,小便赤而不利,其糞或黃或赤或黑,其氣甚臭,洩時有聲,直射而遠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四。
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一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2錢,白朮(淨)1錢5分,澤瀉(鹽水炒)1錢5分,豬苓1錢5分,茯苓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溼勝身痛,小便不利而渴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一。
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豬苓、澤瀉、赤茯苓、木通、黃芩、黃連、車前、白芍、金銀花。

功效主治

疹後熱毒積火移於大腸而致瀉痢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九: 加味四苓散

配方組成

豬苓7分,木通7分,澤瀉8分,黃芩5分(酒炒),黃連2分(酒炒),赤茯苓7分,牛蒡子5分(炒,研),車前子7分(炒)。

功效主治

痘疹毒氣猖盛,行漿時作瀉,小便紅黃;痘疹已回水結痂,脫落大半,餘毒未盡,大渴大瀉,每夜飲水3-5碗,飲1次,瀉1次,1-20次不止。

注意事項

虛洩者斷不可服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50寸同煎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