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椒(炒黃。1方有膽礬煅紅,分量為胡椒的2分之一)
發背潰膿,及胃寒腹痛。
上為末。
小膏藥貼之。胃寒腹痛,研貼中脘。
《青囊秘傳》。
青鹽5分,大黃5分,輕粉5分,兒茶5分,膽礬5分,銅綠5分,雄黃5分,枯礬5分,皂礬5分,杏仁7個,麝香1分,冰片5厘。
鵝掌風,多年頑癬。
上為細末。
先以醒皮湯煎湯洗,俟皮肉和軟,用蘇合油調勻,擦患處,以炭火烘之,以透為度。5-7次愈。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
鬧羊花子1兩(火酒浸、炒3次,童便浸2次,焙乾),乳香3錢,沒藥(不去油)3錢,血竭3錢。
跌撲損傷,深入骨髓,或隱隱疼痛,或天陰則痛,或年遠四肢無力。
上為末,再加麝香1分同研,瓷瓶收貯封固。
睡好方服;服後避風;忌房事、酸寒、茶、醋。
每服3分,壯者5-6分,不必吃夜飯,酒可儘量下,有微汗出為要;弱者,間5日1服;壯者,間3日1服。
《綱目拾遺》卷三引《藥鑑》。
地骨皮3兩,甜瓜子(炒)3兩,蕓薹子(蔥搗為餅)3兩,乳香(另研)1兩,沒藥(另研)1兩,草烏頭1兩(銼,炒),蒼朮2兩,牛膝(酒浸)2兩,赤芍藥2兩,當歸(去蘆)2兩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2兩,自然銅(醋煅)2兩,五靈脂2兩。
男婦一切走注疼痛不可忍。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加至15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四引《集驗方》。
天麻4兩,全蠍4兩,地黃2兩,木瓜2兩,沒藥1錢,乳香1錢,穿山甲1錢,川芎。
風溼腰腿節骨疼痛。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四。
川烏1兩(煨),羌活2兩,白茯苓2兩,乳香(別研)1兩,檳榔1兩半,木香1兩半,川芎1兩,木瓜1兩,沉香1兩(1方無川芎)。
腳氣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60丸,食前薑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○引《醫方整合》。
草烏1兩(用鹽1兩和炒焦),甘草半兩,黑牽牛1兩(炒焦)。
諸風疼痛。
上為末,入麝香1錢和勻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六引《衛生家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