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黃(搗碎,研)1分,犀角(鎊)1分,人參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1分,防風(去叉)1分,細辛(去苗土)1分,蚱蟬(去翅足,微炙)1分,幹蠍(醋拌微炒)1分,丹砂(研)1分,母丁香1分,山茱萸(微炒)1分,甘草(炙)1分,牛黃(研)1分。
小兒風熱驚啼。
上為細散。
1-2歲兒,每服1字匕,用竹瀝調服;3-4歲兒,每服半錢匕。日3次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○。
蛇黃不以多少(米醋燒淬7次)。
暗風。忽然仆地,不知人事,良久方醒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溫酒調下;數服便愈,年深者亦效。
《得效》卷十三。
雄黃半兩(生用),蛇蛻1分(燒灰存性。一方有黃耆無雄黃)。
甲疽腫爛,生腳指甲旁,赤肉努出,時愈時發;又治嵌甲生入肉,常血疼痛。
上為末。
先以溫泔洗瘡上,軟以尖刀子割去甲角,拭乾藥敷上,用軟帛裹半日許,藥溫即易,1日即除,痛便止。一方用漿水洗淨,以橘刺破處,淋洗貼藥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引《海上方》。
蛇蛻皮(置淨瓷器中,以燭焰爇之,火著去燭,勻燒令焦,取1兩用之),臭黃1兩,綠礬1分(燒熟)。
甲疽。
切慎房室及運動氣力。忌面、蒜、酒一切物無妨。
上為細末,以銅盒子貯之,先以熱小便2升,置於銅鈔鑼中,嚼20枚杏仁,吐於小便中,攪令相得,以瘡腳浸之。候癢,即以銅篦子洗,撥出膿血,取爛帛裛之,候幹,還以銅蓖子敷散令滿,以故帛虛裹瘡指,入大襪中。每日1洗,依前法用,每洗行藥,軟即撥去藥,恐咬落瘡筋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六十五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。
蛇黃1枚(生,大者),釅醋5合。
積年腸風下血,肛門腫痛,肌體羸劣。
以炭火燒蛇黃通赤,即入醋中淬,重迭燒淬,醋盡為度,搗細研為散。
每服半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六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