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聖膏

《百一》卷十三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良姜半兩,吳茱萸半兩,金毛狗脊半兩(去皮),木鱉子半兩(去殼),白膠香半兩(別研),敗龜殼半兩(醋蘸炙黃),牛膝半兩,當歸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打撲傷損,筋斷骨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面同藥末、酒熬成膏子。

使用方法

敷貼,用紙7重封,系定。筋骨自然相連,7日1換。酒面皆不可多用,以面熟為度,熬過恐失藥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四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(好者,研),沒藥(研)1兩,當歸3兩,血竭1兩,川芎3兩,黃丹1兩半(別研),清麻油2斤半,槐枝白皮14條,水楊樹白皮14條(每長1寸),蔥半斤(連根洗,令幹),苦參1分,川楝子肉1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惡瘡,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沒藥、乳香別研,餘藥為末。先將油、蔥、槐、楊樹皮同煎令黃色,綿濾過,去蔥、樹皮。再將油火鍋內燒沸,入黃丹煎令紫色,入水不散,傾入缽內令溫,將前別研藥末攪油內,以水楊樹枝打令勻和,新汲水頓冷為度,卻覆地上3日出火氣。

使用方法

如用膏藥,臨攤貼時不可厚,但頻易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四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十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蕎麥梗灰、茄梗灰、桑柴灰、礦灰、炭灰、黑豆梗灰各等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3碗淋取汁,將淋下汁再淋二次,慢火熬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針刺破靨子,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芫花根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痔瘻有頭,或如鼠乳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洗淨陰乾,木臼內搗,入水少許絞取汁,於銀石器內,慢火煎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將絲線就膏內度過,以線系痔頭。初時微痛心躁,候落,以紙捻子膏藥納於竅內。永除根本。未落不得使水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三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蓖麻子2兩(去殼),雄黃2錢。

功效主治

難產及死胎不下,或胎衣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將二味研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塗產母右足底下,才下即洗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四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巴豆(取肉)27枚,密陀僧半兩(別細研),天南星半兩,附子1分,乳香(別研)1分,沒藥1分,木香1分,當歸1分,防風1分,紫藤1分,白及1分,白蘞1分,香白芷1分,黃芩1分,黃耆1分,赤芍藥1分,黃蠟1分(另入),鹽花半錢(炒),頭髮1結(淨洗,控幹)。

功效主治

不問年深日近,發背惡毒,癰疽漏瘡,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清油1斤,熬令黃色,以絹袋濾去滓,煎令極沸。春、秋入黃丹7兩,夏用8兩,冬用6兩,慢火煎熬成膏,於鐵刀上試令軟硬得所,攤得成靨為度。每用攤紙上,貼如常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四。

《百一》卷二十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當歸2兩,熟地黃2兩,玄參2兩,大黃2兩,香白芷2兩,續斷2兩,赤芍藥2兩,官桂2兩,蓬術1兩,黃丹(秋夏用3斤半、春冬用3斤)。

功效主治

諸般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麻油6斤,將前六味銼碎,留香白芷1塊,入鍋內以炭火熬白芷焦黃色,濾去諸藥不用,候油冷下黃丹,用柳枝不住手攪,再上火熬,色轉為度,放冷自成膏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二十。

《得效》卷十三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附子、硫黃。

功效主治

白紫癜風。

使用方法

薑汁調勻。先以布擦洗其瘡令損,卻以茄蒂蘸藥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三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三十七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車脂輦油不拘多少,磁石。

功效主治

針入肉。

炮製方法

研如膏,調磁石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攤紙上如錢許,貼之,每日換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三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薔薇根1兩(銼),乳香1兩(研),阿魏(研)1兩,鉛丹6兩,柳枝3兩(銼,長1寸),清油1斤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惡瘡癤毒;赤眼,頭痛眼澀;驢傷馬墜,婦人血氣;癬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先熬油令沸,下柳枝、薔薇根煎,候黃黑色,以綿濾過,下丹煎攪,候變黑色,次下乳香、阿魏,更攪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一切瘡腫,並用故帛上塗貼之;如患赤眼,頭痛眼澀,貼太陽兩穴;驢傷馬墜,婦人血氣,並當歸酒下3丸,如梧桐子大;癬瘡先抓破,取膏塗貼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。
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四引《德生堂方》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、防風、細辛、薄荷、川芎、白芷、獨活、黃芩、蓖麻子(去殼,別研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眼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冬用蜜水調,春、夏、秋月用井花水和,塗太陽穴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四引《德生堂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六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蓖麻子7粒(去殼)。

功效主治

難產,胞衣不下,及死胎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研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塗腳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六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三引《瘡科通玄論》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清油半斤,巴豆3錢(去皮),當歸半兩,輕粉1錢,黃蠟3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疳,疥癬,或癢或疼,經年不效者,及一切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清油文武火熬,次下巴豆,當歸熬黑焦,又下輕粉、黃臘熔開,冷定,盒子內盛頓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量瘡大小搽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三引《瘡科通玄論》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巴豆16個,蓖麻子49個,麝香2錢。

功效主治

胎死腹中,胞衣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共搗如泥,攤絹帛上。

使用方法

如胎死腹中,貼臍上1時,產下即時揭去;如胞衣不下,貼腳心,胞衣下即洗去。若稍遲腸便出,即以此膏塗頂上即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八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菜油1兩,黃蠟半兩,瀝青1錢,黃丹半錢,羊筒骨內髓1個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頭上生軟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一處熬成膏,攤於紙上。

注意事項

熬藥不得犯銅、鐵器。

使用方法

貼患處,用冷鐵1片,於瘡口上壓定,四面針破,如膿出不快,以紙捻搌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八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一: 如聖膏

配方組成

黃連1兩,赤石脂1兩(研),羊肪脂2錢(銚消去滓),硇砂1兩,白礬1兩(研),熊膽1兩,龍腦1兩,牙消1兩,麝香1兩,乳香(研)1錢,爐甘石4兩(火煅1伏時,搗羅,水飛,用1兩細研),白沙蜜4兩(以2重生絹濾之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眼疾,諸藥療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後入羊肪脂,次入蜜和諸藥,入白瓷碗盛之,於盆內用冷水浸一宿,去火毒。

注意事項

點柱不得用鐵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點粟粒大,如眼中有翳膜,每日早、午、晚點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