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姜、白及、瀝青各等分。
螻蛄瘡。
上為細末,嚼脂麻,水同熬為膏,入冷水共澱,用絆絹1片,火上攤作膏。
貼瘡上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四。
白及面1兩,煅石膏面1兩,凡士林8兩。
燒、燙傷,下肢潰瘍,臁瘡。
以上藥物,調勻成膏。
外敷患處的清潔瘡面。
《趙炳南臨床經驗集》。
白及1兩,白蘞1兩,白蠟各1兩,黃耆(銼)1分,乳香(研)1分,牡丹皮1分,芍藥1分,丁香1分,麻油2兩。
小兒唇瘡。
上9味,除油。蠟外,並銼細;先煎麻油令沸,次入前項藥,以柳木枝不住手攪,綿濾過去滓,再煎,入蠟,膏成,入銀石器中盛,候冷。
不拘多少,取敷瘡上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一。
川白芷、白及、松脂(均為末)。
斷跟皸。
用頭髮1大握,桐油1碗,於瓦器內熬,候油沸,頭髮熔爛,人上藥末,出火攤冷,以瓦器收貯,不容灰入。
每日100沸湯泡洗皸裂令軟,拭乾,敷其上。或加少水粉。
《得效》卷十九。
白及5錢(炙,為末),廣膠1兩(烊化)。
發背,搭手。
和勻。
敷患處,空一頭出氣,以白海蜇皮貼之。數次即消。
《衛生鴻寶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