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氣和中湯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: 順氣和中湯

配方組成

半夏(制)6分,白茯苓7分,白朮(土炒)8分,廣皮(鹽水浸,炒)1錢,枳實(麩炒)5分,甘草(炙)2分,香附(醋炒)1錢,山梔(薑汁炒黑)1錢,神曲(炒)6分,砂仁(炒)3分,黃連(薑汁浸,曬乾,以豬膽汁拌炒)6分。

功效主治

嘔吐翻胃,嘈雜吞酸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長流水入嬌泥攪,澄清,取水1鍾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入竹瀝、童便、薑汁,細細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九: 順氣和中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1錢半,人參1錢,甘草(炙)7分,白朮5分,陳皮5分,當歸5分,白芍5分,升麻3分,柴胡3分,細辛2分,蔓荊子2分,川芎2分。

功效主治

氣血雙虛頭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作1服。以水2盞,煎至1盞,去渣,食後溫服。1服減半,再服全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