煅龍骨6錢,檳榔2錢,水飛甘石6錢,白佔6錢,煅石膏8錢,寒水石6錢,東丹2錢,鉛粉2錢。
瘡瘍潰後久不歛者。
上為末。
外摻。
《外科傳薪集》。
螵蛸1兩(去骨),赤石脂1錢2分(煅),文蛤1錢2分(炒焦),白龍骨8錢,兒茶1錢,枯礬1錢,黃丹1錢,宮粉7分。
黃水瘡。
上為末。
摻瘡上。
《種福堂方》卷四。
沒藥2錢,乳香2錢(去油),輕粉兒茶1錢,龍骨1錢,鉛粉1錢,血竭1錢,冰片1分,珍珠2粒,百草霜2錢。
跌打損傷。
上為極細末。
敷之。
《救傷秘旨》。
西牛黃2分,明血珀2分,生珍珠1錢2分,硃砂1錢2分,兒茶1錢2分,人中白2錢(煅),馬勃8分,滴乳石1錢6分。
口舌潰爛,並一切瘡毒、癰疽、發背,膿潰毒盡,未全完口者。
上藥各為細末,和勻,研至無聲為度。
摻膏上貼之。
《古方匯精》卷二。
珍珠5分,血珀(燈心同研)1錢,象皮(切,烘)1錢,龍骨(煅)1錢,辰砂1錢,乳香5分,沒藥5分,白及1錢。
上為極細末,瓷瓶密貯,待用。
《瘍科心得集·家用膏丹丸散方》。
川大黃1兩,香白芷3錢,獨活3錢,天南星3錢,制半夏3錢,天花粉3錢,大貝母5錢,穿山甲5錢。
一切魚口便毒、頑瘡2-3年不愈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藥1兩,加粉霜3錢,糯米濃汁為丸,如鳳仙花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3分,空心白滾湯送下,1日1服。
《回生集》卷下。
琥珀1錢,川連1錢,龍骨1錢,象皮1錢,兒茶1錢,輕粉1錢,鳳凰衣1錢,血竭1錢,珠子3分,冰片3分。
一切破傷出血。
上為細末。
摻傷口上。
《傷科補要》卷四。
珍珠(布包,入豆腐內煮1伏時,研細)1錢,牛黃5分,象皮(切片)1錢5分,琥珀(燈心同乳)1錢5分,龍骨(煅)1錢5分,輕粉1錢5分,冰片3分,爐甘石(銀罐內煅紅,研細)3錢。
癰疽不能收口。
上為極細末,瓷瓶密貯。
每用少許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。
何首烏(赤、白)各1斤(用竹刀颳去粗皮,米泔水浸1宿,用黑豆3鬥,每次用豆3升3合3勺,用水泡漲,將豆鋪1層,何首烏1層,重迭鋪足,用砂鍋蒸之,豆熟為節,將豆摒去,何首烏曬乾,如此9次,為末聽用),赤茯苓1斤(用竹刀颳去粗皮,為末,用盆盛水,將藥末傾入水內,其筋膜浮在水面者,撈而棄之,沉在盆底者留用,如此3次,溼團為塊,就用黑牛乳5碗,放砂鍋內慢火煮之,候乳盡,入茯苓內為度,仍研為細末聽用),白茯苓1斤(製法同上,亦溼團為塊,就用人乳5碗,放砂鍋內煮之,候乳盡,入茯苓內為度,仍研為細末聽用),川牛膝8兩(去蘆,酒浸1日,使何首烏蒸7次,將牛膝同鋪黑豆內蒸之,至第9次止,曬於,研末聽用),破故紙4兩(用黑芝麻炒,以芝麻熟為度,去芝麻,研末,聽用),當歸8兩(酒浸,曬乾,為末聽用),懷山藥4兩(研末聽用),枸杞子8兩(酒浸,曬乾,研末聽用),菟絲子8兩(酒浸生芽,研為泥,曬乾,為末聽用)。
陰虛陽弱無子者。
煉蜜為丸。先丸如大彈子者150丸,
以上藥俱不犯鐵器;忌黃白蘿蔔、牛肉。
每日3丸,清晨,酒浸1丸;午,薑湯1丸;晚,鹽湯1丸。餘為梧桐子大,每日清晨50-70丸,酒與鹽湯任下。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二。
大濂珠(同豆腐煮過)3錢,真青龍骨1兩,上血竭1兩,嫩兒茶1兩,石膏(童便浸百日,漂)2兩,西血珀5錢,上浮甘石(煅)2兩,雞內金(炙)1兩。
一切潰瘍不收口。
上為細末如霜,瓷瓶藏貯。
摻患處。
《外科傳薪集》。
生濂珠1錢,牛黃5分,淨掃盆5分,青黛5分,琥珀2錢,硃砂1錢,熊膽4分,冰片5分。
癰瘍。
研至無聲。
《內外驗方秘傳》。
人參5錢,犀黃5錢,輕粉1兩,白龍骨1兩,濂珠8錢,真象皮8錢(炙),上冰片2錢。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。
廣木香2兩,母丁香2兩,紅花2兩,牡蠣5錢,地龍(去土)5錢,燈草2錢(糨,曬乾,研),幹胭脂2兩半,穿山甲15片(炮)。
上為末,甘草3兩研末,熬成膏子為丸,如彈子大。
每服1丸,細嚼,空心酒送下,以幹物壓之;或用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50丸,溫酒送下亦可。
《瑞竹堂方》卷七。
琥珀1兩,沒藥1兩,當歸1兩,赤芍1兩,細辛1兩,硃砂5錢(另研),冰片2分,麝香2分。
婦人血厥,經隧乖戾,血上衝心,神昏者。
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
每次1丸,石菖蒲湯化服。
《女科指掌》卷一。
真珠2分,硃砂5分,琥珀2分,冰片1分,天竺黃5分,龍齒5分,白附(薑汁炒)5分,全蠍(水洗淨)5分,膽星(九制者佳)5分(一方有牛黃2分,麝香2分)。
痘疹胖期,痰迷,手足厥冷,不省人事。
煉蜜為丸,金箔為衣。
薄荷湯送下。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九。
狗寶3錢(如無,九節菖蒲代之),鯉魚膽9枚(犀角可代用之),全蠍1錢5分(去毒,炙),牛黃1錢5分,虎睛1對,琥珀5錢,珍珠5錢,沉香1兩(鎊末)。
小兒驚癇重症,已發聲者。
為末蜜丸,量兒大小作丸,辰砂為衣。
薄荷湯化服。
《幼科金針》捲上。
乳香、沒藥、孩兒茶、紅褐子灰海䰾(煨)1個,珍珠(炒)5分,象牙(煨)5分,龍骨(煅)5分。
疳瘡。
上為細末。
先用米泔水洗瘡,拭乾摻上。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。
珍珠(豆腐煮)1錢,滑石1錢,爐甘石2錢(薄荷水煮,火煅),硼砂8分,乳香1錢,荸薺粉1錢。
跌打損傷。
《跌損妙方》
鍾乳粉(制)5錢,辰砂(飛)3錢,熊膽3錢,珍珠1錢,琥珀1錢,西牛黃1錢,冰片1錢,飛白麵(炒,研)5錢。
楊梅瘡結毒。
上為細末,瓷瓶收貯。
每用1分,土茯苓半斤煎湯調下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三十四。
雄黃1兩,雌黃1兩,硃砂1兩,信砒(並生用)1兩,白礬(飛過)1兩,綠豆粉(生)1兩,黑豆(生)1兩,巴豆(去油)1兩,皂角(炙,去黑皮)1兩。
痰實發喘。
上為細末,煮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1丸至3丸,磨刀水送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五。
乳香2錢,沒藥(各去油)2錢,血竭2錢,輕粉2錢,兒茶1錢,龍骨1錢,鉛粉1錢,冰片5分。
腐肉已盡,新肉遲生。
上為極細末。
《種福堂方》卷四。
甘石1錢,熊膽3分,珍珠3分,琥珀2分,石燕7分,石蟹7分,硃砂6分,硼砂4分,蕤仁3分,麝香2分。
目翳。
上為極細末。
點翳上。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。
當歸1兩,防風1兩,川連1兩,樸消2兩,杏仁(去皮尖)20粒,銅青2錢,白礬5錢,郁李仁(去皮)49粒。
赤眼。
上藥以生絹包之,如梅子大。
放碗內,傾水泡一時,再隔水燉熱,燻洗,1日5次。
《一草亭》。
琥珀1錢(新瓦炒),珠子4分,象牙1錢(火煅外黑,內帶白色),冰片2分,乳香(炙)1錢,沒藥(炙)2錢,兒茶1錢,血竭1錢。
癰疽。
上為細末。
摻膏上,貼之。
《惠直堂方》。
真犀黃1錢,血珀2錢,珍珠2錢,冰片1錢,滴乳5錢,飛面8錢,辰砂2錢,飛滑石4錢。
廣瘡結毒。
《種福堂方》卷三。
箭頭砂5分,滴乳香5分,冰片1分,珍珠2分,琥珀1分,牛黃2分,麝香7厘。
楊梅瘡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分,和飛面5分,用歧良10兩,煎湯送下。每歧良10兩,木捶打碎,水10碗,煎5碗,用汁1鍾,將藥6分送下,其餘歧良汁1日服盡。服49日。
《惠直堂方》。
九轉膽星5錢,川羌活5錢,北全蠍5錢(酒洗,炒,去足),殭蠶5錢(薑汁炒),雙鉤藤(淨末)8錢,雄黃2錢,天麻8錢(煨),白附子3錢(煨),懷山藥5錢,白茯神5錢,遠志肉5錢(甘草水洗),真麝香5分,石菖蒲2錢,大梅片5分,真琥珀3錢,珍珠1錢5分(豆腐內煮過,研末,水飛),真牛黃1錢,金箔5分,枳實3錢(炒)。
一切風痰發閉,驚風發搐,昏沉譫語,不知人事,危在頃刻。
上為末,用竹瀝調和,少加薑汁為丸,如小痧藥大。
1-2歲者服3-5粒,3-4歲或5粒或7粒。
《壽世新編》捲上。
五穀蟲1兩(洗淨,焙乾),大蝦蟆1個(黃者佳),山楂肉(蒸熟)2兩,蓮肉(去心)2兩,青黛3錢,胡連5錢,使君子肉5錢,麥芽1兩。
疳積,脾胃怯弱,不長肌肉。
實者可用,虛者宜忌。
上為細末,砂糖拌勻,搗為餅。任兒食之。
《絳囊撮要》。
膽星錢半,琥珀7分,牛黃5分,硼砂1錢,硃砂1錢,犀角1錢,羚羊1錢,薄荷1錢,珍珠5分,殭蠶2錢,防風2錢,天麻2錢,全蠍錢半,麝香3分,冰片2分。
急驚痰熱及因驚發痘,火毒盛者。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四。
真珍珠1錢(豆腐內煮,研),全蠍2個(漂淨,炙),龍骨1錢5分(煅),蜈蚣2條(去頭足,炙),瑪瑙1錢(煅),白蠟1錢,雄精1錢,海螵蛸1錢(漂淡),麝香1分,金毛狗脊2分(炙),梅片1分,制甘石1錢,紋銀末2分(銼,研極細),制乳香1錢,象皮1錢5分(瓦上炙),制沒藥1錢,輕粉2分。
癰疽,發背,搭手,無名腫毒。
上為極細末,瓷瓶收貯備用。
《集驗良方·續補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