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烏1兩(生),桂半兩(生,去粗皮),半夏半兩(生),天麻1分(生),天南星半兩(炒)。
震風心邪。
上為末。
忌豬肉、毒物。
每服半錢,酒1盞調下,1日3次,飢飽相夾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四引《吳氏集驗方》。
天麻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藁本(去苗)半兩,烏蛇(酒炙,用肉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芎半兩,菊花(未開者良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麻黃(去根節,先煎,掠去沫,焙乾)半兩,乾薑(炮裂)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阿膠(炙令燥)半兩,白鮮皮半兩。
惡風。
上為散。
每日空服溫酒調服2錢匕,漸加至3錢匕,1日2次,春、夏煎當歸酒調下;秋、冬煎蒲黃酒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天麻花細末(根莖亦可)。
產前產後三十六種病。
溫酒調下,食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二引《王氏集驗方》。
藜蘆5錢,天麻5錢,狼毒5錢,白芷5錢,(艹網)草5錢,釣苓根5錢,草烏頭5錢,貫仲5錢,細辛5錢,雄黃2錢,輕粉1錢。
白禿疳瘡,及風毒疥癬。
上為細末。
每用藥半兩,紙1重綿裹,油3兩,浸3日外,蘸指擦患處,如稍幹,添油1兩;添至3兩,換藥。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。
天麻3錢,川芎3錢,川升麻3錢,半夏(制)3錢,防風2錢,細辛2錢,羌活2錢,荊芥穗2錢,蟬殼(去嘴足)2錢,甘草(焙)2錢。
風熱癮疹。
上細銼。
每服2錢,加生薑3片,井水煎服。
《直指》卷二十四。
天麻半兩,膩粉半兩,幹蠍半兩(微炒),硇砂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細辛半兩,川烏頭半兩(生用,去皮臍),羌活半兩,蟬殼1分(微炒)。
破傷風。牙關急硬,腰背強直,四肢拘急。
上為細散。入膩粉,都研令勻。
每服半錢,以豆淋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天麻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麻黃(去根節)3分,白花蛇肉(酥拌,炒)3分,防風(去叉)3分,細辛(去苗葉)3分,芎3分,菖蒲3分,荊芥穗3分,黃耆(銼)3分,桑根白皮(銼)3分,蒺藜子(炒,去角)3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,研)3分,牛黃(研)1分,麝香(研)1分。
皮痺。肌肉不仁,心胸氣促,項背硬強。
上為散,與研者3味拌勻,再羅。
每服1錢匕,薄荷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。
天麻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甘草(炙)2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2兩,麻黃3兩(內2兩去節,1兩不去節),蕪荑仁(炒)4兩,柴胡(去苗)4兩,秦艽(去苗土)4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4兩,藁本(去苗土)4兩,前胡(去蘆頭)4兩。
虛勞風氣不順。
上銼細,如麻豆大,用豬脊骨1條全者,銼,入好酒1鬥,同熬候幹,去骨,將藥焙乾,搗羅為散。
每服3錢匕,溫酒調下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天麻、防風、細辛、芎、幹葛、殭蠶各等分。
風癬。
上搗羊蹄根汁,調2錢成膏。以熱酒浸動,食後服。以羊蹄根汁搽瘡上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八一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天麻1兩,桂心3分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麻黃3分(去根節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羌活2分,獨活3分,木香半兩,細辛半兩,芎半兩,羚羊角屑半兩。
中風失音不語,手足不遂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半中盞,酒半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川芎半兩,細辛半兩,苦參半兩,地骨皮半兩,菖蒲半兩,何首烏半兩,蔓荊子半兩,薄荷葉半兩,杜蒺藜半兩,牛蒡子半兩,荊芥穗半兩,蚵蚾草半兩,威靈仙半兩,防風半兩,天麻1兩,甘草2兩(炙)。
頭頂痛,頭面腫拘急,風傷榮衛,發燥熱。
上為末。
每服2-3錢,用蜜水或茶、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宣明論》卷三。
天麻半兩,荊芥穗半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延胡索半兩。
產後中風,口眼喎斜,筋脈不利。
上為散,研勻。
每服2錢匕,空心薄荷酒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。
天麻(酒炙)1兩,烏蛇肉(酒浸,炙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芎1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天南星(炮裂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羚羊角犀半兩,柏子仁(別研)半兩,麝香1錢(別研)。
婦人中風如角弓,腰背反張,語澀壅悶。
上為散,和勻。
每服2錢匕,生薑、薄荷自然汁化開,再用溫酒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天麻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麻黃(去節,先煮,掠去沫,焙)半兩,芎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蒺藜子(炒)1兩半,白鮮皮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秦艽(去苗頭)1兩,升麻1兩。
熱毒風攻注,四肢(疒帬)痺,面板瘙癢,筋脈拘急,言語謇澀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食後良久溫酒調下。漸加至3錢匕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。
天麻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芎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幹蠍(全者,炒)半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天南星(炮)半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去沫,焙)半兩,地骨皮半兩。
婦人血風毒氣,內外走注,身體面板骨節寒熱疼痛,燥澀麻木。
上為散,研入麝香半錢,和勻。
每服1錢匕,薄荷湯調下,溫酒亦得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天麻3兩,烏頭1兩半,天南星2兩,防風1兩,白附子1兩,雄黃半兩,麝香少許。
傷寒渾身壯熱,百節疼痛,頭昏重,面赤氣粗,脈息洪大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匙,溫酒調下,並吃2-3服。汗出立愈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四引《博濟》。
天麻1兩,獨活1兩,白殭蠶3分(微炒),白附子3分(炮裂),麻黃1兩(去根節),羚羊角屑3分,半夏半兩(湯浸洗7遍,去滑,以生薑半兩去皮,同搗,炒令幹),防風3分(去蘆頭),犀角屑半兩,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鉛霜1分(研入),龍腦半兩(研入)。
妊娠中風,牙關緊急,身體強直,言語不得,痰涎壅滯,心胸悶亂。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每服1錢,以竹瀝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天麻1兩,羌活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蒺藜1兩(炒,去刺),幹蠍半兩(微炒),硫黃1兩(細研,水飛過),萆薢1兩(銼),木香1兩,檳榔1兩,乾薑1分(炮裂,銼),桂心3分(去皺皮)。
風冷氣攻注腎脾,致腹脅四肢疼痛,面色青黃,腰腳無力,肌體不仁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天麻2兩,蟬殼半兩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地骨皮1兩,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薏苡仁1兩,獨活2兩,白鮮皮1兩,羚羊角屑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人參1兩(去蘆頭),牛蒡子1兩(微炒),赤芍藥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桑根白皮1兩(銼)。
風痱。四肢不收,言語謇澀,不能轉動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天麻、防風、甘草、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麻黃(去節)各等分。
小兒傷風。鼻塞,流清涕,咳嗽,身熱。
上為細末。
蔥湯調,食後服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一。
天麻、天竺黃、天南星、幹蠍(並生用)等分。
中急風。
上為散。
每服半錢匕,溫酒調下;小兒半字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天麻半兩,荊芥穗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麻黃(去節)1兩,全蠍1分。
小兒傷寒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水6分盞,加薄荷3葉,同煎4分,通口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九。
天麻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川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幹蠍(微炒)半兩,石膏半兩,白附子(炮裂)半兩,天南星(炮裂)半兩,雄黃1分(細研),麝香1錢(細研)。
傷寒中風,筋脈拘急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生薑湯調下,日3-4服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天麻1兩,幹蠍1兩(微炒),烏蛇2兩(酒浸,炙微黃,去皮骨),天南星3分(炮裂),白附子1分(炮裂),天雄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殭蠶3分(微炒),乾薑3分(炮裂,銼),檳榔半兩,人參2分(去蘆頭),芎半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。
中風不能語,四肢強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熱酒調下,頓3服,不拘時候。以厚衣益,汗出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天麻1兩半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防風1兩(去蘆頭),獨活1兩半,麻黃1兩半(去根節),桂心1兩,細辛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蔓荊子1兩。
風痙口噤,腰背強直,不可轉側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半中盞,酒半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天麻1兩,天南星3分(炮裂),白附子3分(炮裂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麻黃3分(去根節),桂心3分,烏頭3分(炮裂),半夏半兩(湯洗7遍,去滑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。
急風。四肢拘攣,牙關緊急,失音不語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豆淋酒調下。蓋覆,當有汗出,良久不汗,即再服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天麻1兩,麒麟竭1兩,白殭蠶1兩(微炒),幹蠍1兩(微炒),防風1兩(去蘆頭),犀角屑1兩,麝香1錢(細研)。
中風,倒僕不知人,及口面喎斜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天麻半兩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羌活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牛膝3分(去苗),麻黃1兩(去根節),芎半兩,萆薢3分(銼),獨活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桂心半兩,幹蠍1分(微炒),白殭蠶半兩(微炒)。
風溼痺。身體頑麻,面板搔癢,筋脈急,言語謇澀,手足不遂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暖竹瀝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天麻半兩,麒麟竭半兩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幹蠍半兩(微炒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犀角屑半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牛黃1分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。
卒中風,仆倒不識人,口角喎斜。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。
天麻2兩,烏蛇2兩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黃),白附子1兩(炮裂),白殭蠶1兩(微炒),防風1兩(去蘆頭),麻黃2兩(去根節),甘菊花1兩半,白鮮皮1兩,藁本1兩,羌活1兩,獨活1兩,細辛1兩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幹蠍1兩(微炒),當歸1兩,桂心1兩,白茯苓1兩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中風半身不遂。
上為細散。
忌生菜、豬、雞肉、油膩。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天麻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茺蔚子3分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白蒺藜1兩(微炒,去刺),凌霄花半兩(微炒),躑躅花半兩(微炒)。
風瘙,身體無處不癢,或生瘡腫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3錢,食前用荊芥湯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天麻1兩,羌活1兩,天南星1兩(炮裂),桂心1兩,烏蛇肉1兩(酒拌,炒令黃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麻黃1兩(去根節),防風1兩(去蘆頭),牛膝1兩(去苗),烏犀角屑1兩,側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柏子仁1兩,白殭蠶1兩(微炒),幹蠍半兩(微炒),硃砂1兩(細研,水飛過),牛黃1分(細研),麝香1分(研入)。
婦人中風,偏枯一邊,手足不遂,面板(疒習)(疒習),不覺痛癢,言語謇澀,筋脈拘急。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每服1錢,食前以豆淋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天麻1兩,天南星半兩(炮裂),犀角屑3分,獨活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阿膠5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芎半兩,酸棗仁半兩(微炒),麻黃3分(去根節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羚羊角屑半兩,龍腦1分(研入)。
妊娠中風痙,身體強直,或時反張,口噤失音。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每服1錢,以竹瀝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天麻3分,防葵3分,牛黃1分(細研),真珠末3分,天竹黃3分(細研),威靈仙3分,蜣螂3分(微炒),川芒消3分。
小兒二十五種風癎,無時發動。
上為細散,更研乳入。
每有疾之時,取雞冠血2-3滴,與新汲水1合,打散令勻,調下半錢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天麻2兩,防風(去叉)2兩,羌活(去蘆頭)2兩,甘菊花2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令黃)2兩,甘草(炙,銼)1兩。
熱毒風攻,遍體瘙癢癮疹,面板(疒帬)痺,肢節疼痛,大腸不利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空心蜜酒調下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。
天麻4錢,全蠍4錢,地黃3錢,木瓜3錢,沒藥1錢,乳香1錢,川山甲1錢,川芎2錢,烏頭2錢,牛膝2錢(酒浸1宿),當歸3錢。
風溼疼痛,黃腫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空心溫酒調下。
《袖珍方》卷一。
天麻1兩,防風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甘草(炙)半兩,川麻黃半兩,羌活半兩,黃芩半兩,川大黃(炮)半兩。
癲癇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,放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七。
青黛半兩,天麻半兩,白附子半兩,甘草1錢,川芎1錢,白芷1錢。
小兒驚疳,潮熱頭疼,瘡痘等。
上為細末。
3歲半錢,薄荷湯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二。
天麻2兩,何首烏3兩,胡麻子3兩,蔓荊子1兩,威靈仙1兩,菖蒲1兩,荊芥穗1兩,地骨皮1兩,苦參(去蘆)1兩,白蒺藜1兩,甘菊花1兩,牛蒡子(炒)1兩,薄荷半兩。
一切癘風癩疾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溫酒調下,茶清亦得,1日2次,先食前服半月,次食後服半月。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五。
天麻1兩,天南星(炮,去臍)1兩,防風1兩,荊芥3錢。
破傷風。因跌打傷頭腦,而客邪乘之,以致手足搐搦,人事昏憒。
上為細末。
每用5錢,連須蔥白煎湯調下。
《醫學心悟》卷六。
半夏7錢,老生薑3錢,白茯苓(去皮)3錢,白朮3錢,甘草(炙)3錢,天麻2錢半。
小兒急慢驚風。大人中風涎盛,半身不遂,言語難,不省人事。
上銼,用水1盞,瓷器內同煮至水乾,焙為未。
每服1錢半,大人3錢,生薑、棗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九。
天麻3分,白附子(炮裂)半兩,天南星(炮裂)半兩,幹蠍(微炒)半兩,半夏(湯浸7遍,去滑,以生薑半兩,去皮,同搗令爛,炒幹)半兩。
產後中風,口噤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以生薑、薄荷酒調下,拗開口灌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。
天麻2兩,藿香(去梗)1兩,石膏(研)1兩,莎草根(炒去毛)1兩,王瓜10枚(燒灰)。
首風頭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臘茶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。
天麻1兩,白花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1兩,槐實子(微炒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蔓荊實1兩,白鮮皮1兩,晚蠶沙(微炒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威靈仙(去苗土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體虛腠開,為風邪所中,遍身淫躍如針刺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天麻3錢,硃砂1錢,麝香1分,南星(水浸,春、秋5日,冬7日,夏3日)半兩。
小兒咳嗽有痰,氣壅面紅。
上為末。
每服1字,用杏仁湯調下;人參湯亦可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七引《全嬰方》。
天麻1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防風1兩(去蘆頭),芎1兩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荊芥1兩,桂心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獨活1兩,白朮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石膏2兩。
偏風不遂,心神虛煩,頭目昏重,肢節不仁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全蠍(去毒)2枚,天麻1錢,丁香7分,南星7分,木香7分,青皮7分,白附子7分。
小兒胎驚、胎寒、胎癇。
上為細末。
薑湯調少許搽乳頭上,小兒吮之;或搽兒口中亦可。
《人己良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