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角地黃湯

《女科秘要》卷三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1錢,白芍1錢,丹皮1錢,枳殼1錢,生地2錢,黃芩8分,桔梗8分,百草霜8分,甘草3分,陳皮7分。

功效主治

經從口鼻出,咳嗽氣急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秘要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四十一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(鎊屑)1兩1分,熟乾地黃(洗,切,焙)3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赤箭1兩,石菖蒲1兩,芎1兩,藁本(洗,焙)1兩,沒藥(研)1兩,威靈仙(洗焙)1兩,黃耆(銼)1兩,烏藥(銼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木香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蟬蛻(洗,焙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郁李仁(去皮,研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壅實,風熱客搏經絡,動於心肺,上膈痰壅,喉嗌乾燥不利,四肢淫濼,或秘或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薄荷5葉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四十一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九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1兩,生地黃5錢,熟地黃5錢,牡丹皮5錢,白芍藥5錢,蒲黃5錢,梔子5錢,鬱金5錢,生末水(即童便)5錢,黃柏5錢,黃芩5錢。

功效主治

鼻血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分作5服。水2鍾,煎至1盞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九。

《三因》卷八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1兩,犀角(鎊)1兩,幹葛3分,玄參3分,梔子仁3分,升麻3分,大黃半兩(蒸),芍藥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筋實極,咳而兩脅下痛,不可轉動,腳下滿,不得遠行,腳心痛不可忍,手足爪甲青黑,四肢筋急,煩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半,煎7分,去滓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八。

《雲歧子脈訣》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、生地黃2兩,黃芩1兩半,黃連1兩,大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熱甚,血積胸中,脈寸芤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食後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雲歧子脈訣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九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赤芍藥3分,生薑、地黃2兩,牡丹皮1兩,犀角1兩(如無,升麻代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寒及溫病,應發汗而不解,內有瘀血者;及鼻衄,吐血不盡,內餘瘀血,大便黑者;兼治瘡疹出得太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錢,水半盞,煎3分,去滓,加減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九。

《直指》卷八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(淨)4兩,犀角半兩,牡丹皮半兩,芍藥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證,心忪語短,眩冒迷忘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加桃仁(去皮尖)7粒,水煎服。如無犀角,以升麻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八。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二十四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(鎊)1錢,生地黃1錢,白芍藥1錢,黃芩(炒)1錢,牡丹皮1錢,黃連(炒)1錢。

功效主治

上焦有熱,口舌生瘡發熱,或血妄行,或吐血,或下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二十四。

《脈因證治》卷四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1兩,生地8兩,白芍3兩,丹皮2兩,大黃2兩。

功效主治

瘀血狂妄。因汗不徹,吐衄不盡,瘀血在內,面黃唇白,便黑腳弱,氣喘,甚則狂悶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脈因證治》卷四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二引《濟生》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(鎊末)1錢半,生地黃1錢半,赤芍藥1錢半,牡丹皮1錢半,升麻1錢,黃芩(炒)1錢。

功效主治

胃火血熱妄行,吐衄或大便下血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熟,入犀角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二引《濟生》。

《傷寒大白》卷二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生犀角、山梔、白芍藥、荊芥、牡丹皮、赤芍藥、生地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衄及咳血、吐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大白》卷二。

《醫學心悟》卷二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1錢5分,生地黃4錢,牡丹皮1錢5分,麥冬1錢5分,白芍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吐血、衄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心悟》卷二。

《青囊全集》捲上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明犀牛角2錢,生地3錢,丹皮1錢5分,黃芩1錢5分,紅胡1錢,生梔子1錢,歸尾3錢,甘草8分,桔梗1錢5分,紅花1錢,陳皮1錢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、下血。

使用方法

童便1杯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全集》捲上。

《痧喉證治匯言》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、生地、白芍、丹皮、柴胡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爛喉丹痧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痧喉證治匯言》。
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二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、生地、芍藥、丹皮、當歸、川芎。

功效主治

熱盛衄血,及漱水不欲咽。

使用方法

京墨入湯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二。

《瘟疫論》捲上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地黃1兩,白芍2錢,犀角2錢(鎊碎)。

功效主治

蓄血證,服桃仁承氣湯後,而出血過多,餘焰尚存者。

使用方法

先將地黃溫水潤透,銅刀切作片,石臼內搗爛,再加水調糊,絞汁聽用;其滓入藥同煎,藥成去滓,入前汁合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瘟疫論》捲上。

《麻科活人》卷三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、升麻、生地黃、木通、桔梗、京芍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失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科活人》卷三。

《原瘄要論》: 犀角地黃湯

配方組成

犀角、白芍、黑山梔、生地黃、丹皮、黃芩、紅花、當歸、甘草、藕節。

功效主治

疹退之後,餘熱未盡,或熱甚而失血者。肺胃實火,血熱,嗽血,衄血,陽毒發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原瘄要論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