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加皮1兩,海桐皮1兩,白鮮皮1兩,地骨皮1兩,牡丹皮(各洗去沙土,去心)1兩,乳香1錢半,沒藥1錢半,川烏5分,草烏(用黑豆不拘多少,水煮黑二烏為度,去豆,曬乾)5分。
楊梅結毒,輕粉塊穿作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5分,用冷飯塊4兩,煎湯調下,病在上食後服,在下食前服。
《瘍科選粹》卷六。
生薑皮、桑白皮、陳橘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等分。
水腫,脾虛溼盛。面目四肢浮腫,心腹脹滿,小便不利,脈虛而大,以及妊娠水腫等。
上為粗末。
忌生冷、油膩、硬物。
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《中藏經·附錄》。
茯苓皮、地骨皮、陳皮、大腹皮(洗淨)、青皮、檳榔、澤瀉、薑黃、豬苓各等分。
諸水蠱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臨臥白滾湯調下。
《靈驗良方彙編》卷一。
生薑皮2錢,大腹皮2錢,茯苓皮2錢,桑白皮2錢,五加皮2錢。
小兒中溼浮腫。
燈心10莖、大棗3枚為引,水煎,空心服。
《幼幼整合》卷二。
大腹皮1錢,桑白皮(炒)1錢,生薑皮1錢,茯苓皮1錢,橘皮1錢,木香2分。
胎水腫滿。
水煎服。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十五。
五加皮、地骨皮、生薑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等分。
男子、婦人脾氣停滯,風溼客搏,脾經受溼,氣不流行,致頭面虛浮,四肢腫滿,心腹膨脹,上氣促急,腹脅如鼓,繞臍脹悶,有妨飲食,上攻下注,來去不定,舉動喘乏。皮水、胎水。
上為粗末。
忌生冷、油膩、堅硬等物。
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局方》卷三(新添諸局經驗秘方)。
五加皮。
小兒項軟、行遲。
上為末。
酒調,塗敷頸骨上,再用酒調服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