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楝丸

《雞峰》卷十七: 苦楝丸

配方組成

防風1錢,乾漆蓋(生)1錢,人參1錢,苦楝根皮1錢,荊芥穗半錢,海金沙半錢,何首烏1錢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,不以新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空心煎樗白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四引張道人方: 苦楝丸

配方組成

苦楝根1兩,鶴蝨1兩,硃砂1兩,檳榔3個,麝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蛔疳,小兒合地,面無顏色,啼聲乍高,狀似心痛,往往口乾,發動有時,醫人不識,妄呼見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白湯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四引張道人方。

《三因》卷七: 苦楝丸

配方組成

川楝(11個,銼碎,分三去一,用巴豆10粒,去皮,同炒焦黑色,去巴豆不用;又用斑蝥7個,同炒焦,去斑蝥;又用海金沙7錢重,同炒,去海金沙不用)1兩,茴香(炒)1兩,破故紙(炒)1兩,葫蘆巴(炒)1兩,木香(炮)1兩,烏藥2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氣虛,風冷相搏.心腹絞痛,攻刺腰背,不能禁受,下注陰器,腫癢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湯、酒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七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下: 苦楝丸

配方組成

苦楝(碎,酒浸)、茴香(炒)、當歸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赤白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空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
《百一》卷十九: 苦楝丸

配方組成

蕪荑3兩,川黃連1兩半,苦楝子3兩(去尖皮並核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箸葉裹粟米煨成飯為丸,如黃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空心、食前米飲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十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一引《聖濟總錄》: 苦楝丸

配方組成

苦楝1兩,茴香1兩,黑附子(炮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奔豚,及小腹痛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用酒2升,煮酒盡為度,曬乾或陰乾,搗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1兩藥末,入全蠍18個,玄胡5錢,丁香15個,共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100丸,空心酒送下;如痛甚、煎當歸入酒。大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一引《聖濟總錄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