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朮(米泔浸1宿,冬浸2宿,銼,焙乾,炒赤色,秤)8兩,厚朴(去皮,薑汁炒)5兩,甘草(炙)1兩。
脾胃少有不和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用燒鹽湯點7分盞服。或用水1盞,生薑3片,大棗2個,水煎7分,食前服,或作銼散。可常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二引《續易簡方》。
三稜1兩,莪術1兩,麥芽半兩,胡椒2錢,縮砂3錢,川芎2錢,茴香2錢,甘草3錢,青皮3錢,陳皮3錢。
婦人肺經有病,熱氣上衝,經氣行時,血反上行而吐者。
上為末。
米飲調下。
《急救仙方》卷六。
炒白朮、炒白芍、白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木香、砂仁、官桂、麥芽。
小兒虛寒作瀉,或傷冷乳即作渴,瀉青白色,或腹痛,或兼吐乳食。
加生薑1片,大棗1個,水煎服。
《幼科直言》卷四。
白朮7錢,茯苓7錢,白芍5錢,神曲5錢,炙草3錢,香附3錢,厚朴3錢,木香3錢,砂仁5錢,蓮子5錢,訶子肉5錢,苡仁5錢,楂肉5錢,豆蔻(去淨油)5錢,陳皮4錢。
小兒痘瘡虛寒洩瀉,糞清白而無聲,小便清白,瀉時滑溜而不自知,或溏洩者。
共為細末。
米清湯送下。
《種痘新書》卷三。
白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防風、木通、荊芥穗、甘草稍、當歸、川芎、懷生地、黃芩、連翹。
小兒胎毒熱在胸膛,啼聲引努力氣,傷人根本,臍突虛腫,按之有聲,軟而不痛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用以半匙乳汁和飲少許。
《幼科指掌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