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補血湯

《金匱翼》卷三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1兩,當歸2錢,生地黃5錢,生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發熱。

使用方法

上作1服。水煎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匱翼》卷三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九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生地黃1錢,川芎1錢,白芍1錢,防風5分,荊芥4分,藁本4分,黃芩1錢(酒炒),柴胡5分,蔓荊子5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九。

《辨證錄》卷三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5錢,黃耆1兩,荊芥(炒黑)3錢,人參3錢,白朮5錢,生地5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熱妄行,九竅流血,氣息奄奄,欲臥不欲見日,頭暈身困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辨證錄》卷三。

《醫學六要·治法匯》卷七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3兩,當歸5錢(酒浸),防風1錢,羌活1錢,荊芥穗1錢半,甘草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去血過多,因無血養筋,令人四肢攣急,口噤如痓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六要·治法匯》卷七。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(去尾)1兩2錢,炙黃耆1兩,生薑3片,大棗5個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氣虛血少,經水3月1來,名日居經,艱於子息,其脈微而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每日1劑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。

《盤珠集》卷下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黃芩(炙)、茯苓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乍寒乍熱,血虛而渴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盤珠集》卷下。

《金鑑》卷七十八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薄荷5分,羌活5分,茺蔚子1錢,柴胡8分,蒺藜1錢,菊花8分,防風8分,甘草4分,生地黃2錢,當歸1錢5分,白芍藥1錢,川芎8分。

功效主治

經行去血過多,肝經虛損,眼目澀痛,頭痛眩暈,腫澀難開,生翳於黑睛上,或如粟米,或花翳白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七十八。

《辨證錄》卷十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5錢,當歸1兩,熟地5錢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血少,面色痿黃,不能生子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辨證錄》卷十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黃耆、柴胡、白芍藥。

功效主治

三陰久瘧不愈,並一切血虛發熱。

注意事項

邪盛者不可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。

《魯府禁方》卷四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紅花5錢,黃耆1兩,當歸1兩,獨活1兩。

功效主治

打傷,血氣不足。

注意事項

忌風

使用方法

水1鍾,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魯府禁方》卷四。

方出《婦人良方》卷十五,名見《玉機微義》卷五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糯米1合,當歸(炒)1兩,黃耆1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下痢腹痛,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切,和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盞,煮取1盞2分,去滓,分4次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婦人良方》卷十五,名見《玉機微義》卷五。

《原機啟微》卷下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6分,當歸6分,川芎5分,牛膝5分,白芍藥5分,炙草5分,白朮5分,防風5分,生地黃4分,天門冬4分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衄血、便血,婦人產後、崩漏,亡血過多,致睛珠疼痛,不能視物,羞明痠澀,眼睫無力,眉骨太陽俱各痠痛。

使用方法

作1服。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原機啟微》卷下。

《回春》卷三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3錢,芍藥3錢,生地黃3錢,熟地黃3錢,人參5分,白朮(去蘆)8分,茯苓(去皮)8分,麥門冬(去心)8分,山梔仁(炒)8分,陳皮8分,甘草3分,辰砂(研末,臨服入)2分,烏梅1個(去核),炒米100粒。

功效主治

心血少而嘈,兼治驚悸怔忡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大棗2個,水煎溫服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三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六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、防風、連翹、羌活、獨活、乳香、沒藥、白芷、續斷、杜仲。

功效主治

金刃所傷及跌磕打撲,皮肉破損,亡血過多。

注意事項

若皮肉不破損者,宜作瘀血停積治之。

使用方法

上加生地黃煎,入童便和服。不可用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六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八: 當歸補血湯

配方組成

荊芥穗、當歸、生地、熟地、川芎、赤芍、黃耆、陳皮。

功效主治

虛損勞瘵,吐血瀉血,女人產後,或崩漏,或諸血失道妄行,眼花頭暈,漸至吐血不止,或幹血癆。

使用方法

加大棗2個,烏梅1個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