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防風湯

《百一》卷三: 大防風湯

配方組成

防風(去蘆)2兩,白朮2兩,杜仲(去粗皮,炒令絲斷)2兩,川當歸(洗)2兩,熟乾地黃(洗)2兩,白芍藥2兩,黃耆(微炒)2兩,羌活(去蘆)1兩,牛膝(去蘆)1兩,甘草(炒)1兩,人參(去蘆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半,川芎1兩半(撫芎不可用)。

功效主治

患痢後腳痛瘓弱,不能行履,名曰痢風;或兩膝腫大痛,髀脛枯臘,但存皮骨,拘攣,不能屈伸,名曰鶴膝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1盞半,加生薑7片,大棗1枚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三。

《保嬰撮要》卷十三: 大防風湯

配方組成

附子(炮)1錢,牛膝(酒炒)1錢,白朮2錢,羌活2錢,人參2錢,防風2錢,杜仲(去皮,姜制)1錢5分,川芎1錢5分,肉桂(去皮)1錢5分,黃耆(炒)1錢5分,熟地黃(自制)1錢5分,芍藥(炒)1錢5分,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足三陰經虧損,外邪乘虛,患鶴膝風或附骨疽,腫痛不消,或腫而不痛,不問已潰未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嬰撮要》卷十三。

《會約》卷十一: 大防風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錢,白朮2錢,防風2錢,黃耆(蜜炙)2錢,熟地2錢,杜仲2錢,白芍1錢,牛膝1錢,羌活1錢,附子1錢,肉桂7分,甘草(炙)7分,川芎1錢半,當歸1錢半,生薑1錢。

功效主治

足三陰虧損,風寒混乘虛浸入,發為痺證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會約》卷十一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: 大防風湯

配方組成

防風2錢,當歸3錢,熟地3錢,生黃耆3錢,川杜仲3錢,黨參錢半,白朮錢半,羌活錢半,川芎錢半,淮牛膝1錢,生赤芍1錢,淡附片5分,官桂5分,清炙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肢脫,有脫一足者,有脫二足者,有僅脫足趾者,由秋夏露臥,為寒所襲,焮熱內作,博於肢節,痛徹於骨,遇寒尤甚,以熱熨之稍減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如宜方》: 大防風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2兩,防風2兩,白朮2兩,當歸2兩,杜仲(制)2兩,黃耆(炙)2兩,白芍藥2兩,羌活1兩,牛膝(制)1兩,人參1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虛損風冷,腰膝筋骨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加生薑7片,大棗1枚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如宜方》。

《千金》卷八: 大防風湯

配方組成

防風18銖,當歸18銖,麻黃18銖,白朮18銖,甘草18銖,黃芩30銖,茯苓1兩,乾地黃1兩,附子1兩,山茱萸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發熱無汗,肢節煩,腹急痛,大小便不利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2升半,1服7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