茴香子2兩半(微炒,舶上者),木香1兩,楝實(炒)1兩半,草豆蔻(去皮)3分,乾薑(炮)半兩,吳茱萸(湯洗,微炒)1兩,葫蘆巴(微炒)1兩,補骨脂(微炒)1兩,甘草(炙)1分。
下焦虛寒,脾腎不足,腹脅疼痛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小彈子大,以丹砂為衣。
每服1丸,空心、食前嚼破,以溫酒下;鹽湯下亦得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四。
硫黃(研)2兩,烏頭(水浸3日,切,以鹽炒黃,去鹽不用)2兩,青橘皮(去白,炒)2兩,茴香子(鹽炒)2兩,楝實(銼,炒)1分。
五勞,手足逆冷,肢體羸瘦,面幹少色,四肢拘急,不思飲食;及陰毒傷寒,四肢厥冷,面青自汗;婦人血髒虛冷,傷中帶下;男子膀胱、小腸寒疝氣痛,或小便頻數,淋漓不禁,及久患滑洩、瀉痢。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雄黃研細為衣。
每服7丸至幹丸,空心、食前鹽湯或溫酒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。
丹砂(研)1兩,硇砂(水飛,研)1分,茴香子(炒)半兩,芫花(醋煮,炒焦色)半兩,延胡索半兩,海蛤半兩,楝實(取肉,麩炒)半兩,半夏(湯洗7遍)半兩,葫蘆巴半兩,蕓薹子(研)半兩,海桐皮(銼)半兩,高良薑1分,沒藥(研)1分,乳香(研)1分,紅娘子(糯米炒,別研)1分。
下元虛冷,臍腹撮痛,及小腸氣疼。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丸,食前炒生薑、鹽、溫酒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天雄半兩,龍骨半兩,鹿茸半兩,牡蠣半兩,韭子半兩。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冷酒送下,臨臥時再服。
《奇效良方》卷三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