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白皮(炒)2兩,骨碎補(去毛,炒)半兩,草果仁(去皮,煨)半兩,五加皮(酒浸半日,炒黃)半兩,半夏(生,為末,生薑自然汁為餅,再碎炒)半兩,桔梗半兩,訶子(炮,去核)半兩,甘草(炒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陳皮(去白,炒黃)1兩,柴胡(去蘆)1兩,地骨皮(炒黃)1兩。
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,凡飲食過度,致傷脾胃,酒色無節,耗損腎元,水土交攻,陰陽關隔,遂使氣不升降,上熱則頭目昏眩,痰實嘔逆,胸膈不快,咽喉乾燥,飲食無味;下弱則腰腳無力,大便秘澀,裡急後重,臍腹冷痛;治以涼則脾氣怯弱,腸鳴下利。
上為粗末,和勻,再就蒸1伏時,曬乾。
每服2錢,紫蘇3葉,姜錢3片,水1盞,同煎至7分,食後通口服。後以所主藥治之。
《局方》卷三(寶慶新增方)。
真降香1錢,沒藥1錢,麒麟竭1錢。
血氣攻刺,如鑽針所刺,痛不可忍,及一切敗血成積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磨真降香溫酒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五引《衛生家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