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烏2錢,草烏2錢,五靈脂2錢,輕粉1分,粉霜1分(1方加斑蝥20個去足翅、巴豆20個去皮)。
一切惡瘡。
上為末,研勻,次入輕粉、粉霜研勻,又入斑蝥、巴豆,以水調糊為錠子。如作散,名“針頭散”。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五。
巴豆肉1粒(不去油),油鹽豆豉14粒(含去皮,令軟),真麝香少許。
瘡瘍膿成不潰者。
上二藥同研爛,入麝香捏成小餅。
安瘡頭上。如有孔不大,潰出膿,捻作小麥樣,用紙捻送入,痛少時膿大出。肉色黯不得去,用巴豆肉炒黑,搗成膏塗之。
《簡明醫彀》卷八。
陳壞米末1錢,硇砂5分,雄雀糞(直者)21粒。
諸瘡癤,膿水已成未潰者。痘癰。
上為細末,粳米粥為丸,如粳米樣。
每用1丸,粘在瘡頭上,以膏貼之。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引《保生信效方》。
白丁香、硇砂(另研)、真沒藥(另研)、乳香各等分,糯米40粒(先用礦灰拳大1塊,置瓷碗內,量入井水,待熱氣將息,以米排入灰中,良久,候米如水晶狀,取出用之)。
癰疽,膿成不潰者。
上為末,各1匙,入糯米和勻,收貯,用時飯為丸,如麥粒大。
每用1粒,水溼粘瘡頭。其膿自出。
《外科精要》卷下。
牛蒡子1粒。
瘡瘍膿成不得穿破者。
酒吞下。
《簡明醫彀》卷八。
人言(為末,入鍋內,上蓋明礬燒,不響為度)1錢,硇砂5分,巴豆10粒,乳香3分,沒藥3分,白雄丁香7分。
一切惡瘡、癰疽發背等有膿無頭者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豆大。
用時以溫水磨化,頻點瘡頭上。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。
青皮1兩,陳皮1兩,京三稜1兩,枳殼1兩,厚朴1兩,訶子1兩,白豆蔻1兩,肉豆蔻半兩,檳榔半兩,乾薑3分。
小兒因冷傷脾,心腹痛脹,脅肋疼硬,不思乳食,臟腑不調。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用生薑橘皮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三。
雄雀糞27個(直者),硇砂1分(別研),陳倉米1分(為末),沒藥1分(研)。
癰疽雖潰,而膿不出。
上研勻,以米飲為丸,如粟米大。
每用1粒,貼在瘡頭,或瘡眼中,即潰膿出。
《三因》卷十四。
雄麻雀屎3分,乳香(去油)3分,沒藥(去油)3分。
瘡瘍。
上為末,飛面為丸,如黍米大,曬乾用。
利針撥破瘡頭,粘上膏藥蓋之。即破。
《絳囊撮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