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部散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1兩,貝母(煨微黃)1兩,紫菀(洗去苗土)1兩,葛根(銼)1兩,石膏2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咳嗽頭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小盞,加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,每令乳母子食後溫服,令兒飲乳甚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1兩,細辛1兩,貝母1兩(煨微黃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紫菀1兩半(去苗土),桂心1兩,白朮1兩,麻黃3兩(去根節),杏仁2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五味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,晝夜不得睡臥,胸中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1兩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麥門冬1兩(去心),木通1兩(銼),天門冬1兩(去心),紫菀1兩(去苗土),貝母1兩(煨微黃),赤茯苓1兩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久咳嗽,肩胛漸高,唾出膿血,其味腥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分,牛膝(去苗,切,酒灑,焙)半兩,白朮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軃曳,攣躄不能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酒調下,漸加至2錢匕,日3次,夜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六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1兩,桔梗1兩(去蘆頭),射干1兩,川升麻1兩,天門冬1兩(去心),木通1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沙參半兩(去蘆頭)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肺痿咳嗽,涕唾稠粘,咽喉不利,心神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2兩,款冬花1兩,貝母(去心)1兩,白薇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實,鼻塞不聞香臭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二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金毛狗脊(去毛)1兩,黑狗脊1兩,蛇床子(炒)1兩,馬兜鈴根1兩,硫黃(研)半兩,秦艽半兩,百部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人、小兒禿瘡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生麻油調塗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二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3兩,桑皮1兩半,百合3合,茯苓1兩半,桔梗3錢。

功效主治

喘咳,脈虛浮數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煎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款冬花1兩,百部1兩,知母半兩,貝母(去心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無問新久,冷熱並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4錢,食後用暖齏汁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: 百部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1兩,款冬花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杏仁(去皮尖,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新久喘嗽不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杏仁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糯米20粒,同煎米飲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