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黃散

《得效》卷十四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車前子1分,黃芩1分,蒲黃1分,生地黃1分,牡蠣1分,芍藥1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產後大小便不利,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麵、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空心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分,伏龍肝半兩,亂髮灰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吐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錢,暖生地黃汁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七,名見《雞峰》卷十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(微炒),龍骨1兩(燒赤)。

功效主治

九竅、四肢、指歧間出血。鼻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糯米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七,名見《雞峰》卷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半兩,川大半兩,黃(銼,微炒)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琥珀半兩,生乾地黃半兩,赤芍藥半兩,桂心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落床墮地,如有瘀血,腹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當歸3分,桂心3分,延胡索1兩,芎3分,赤芍藥1兩,菴(艹閭)子3分,沒藥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栗子1兩(去殼,陰乾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蕓薹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從高墜下,落馬墜車,輾著腕損,骨碎筋傷,內損,惡血攻心悶絕,坐臥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溫酒調下,頻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分,黃連半兩,白及半兩,黃柏(去粗皮)2兩,赤小豆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肝熱上攻,眼生翳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錢,井花水調作膏子,封貼囟上,日一易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當歸1兩,赤芍藥1兩,麥門冬1兩(去心),生乾地黃1兩,鬼箭羽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氣上攻胸膈,煩悶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竹葉2-7片,粳米50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3分,桂心1兩,赤芍藥1兩,牛膝2兩(去苗)。

功效主治

墮胎,胞衣不出,腹中(疒丂)痛,牽引腰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、酒各半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錢,柏子仁(研)1錢,當歸(切,焙)1錢,阿膠(炙燥)1錢,棕櫚(燒存性,研)1錢,亂髮灰(研)1錢。

功效主治

鼻衄,肺損吐血,腸風下血,婦人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生藕節自然汁調下;如肺損吐血,地黃自然汁調下;腸風下血,用樗根皮煎湯調下;婦人帶下,艾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破故紙(炒黃)、蒲黃(炒)、千年石灰(炒黃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海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空心用熱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2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人參1兩,檳榔1兩。

功效主治

打撲一切損傷血瘀,時吐,唾中出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。

《中國接骨圖說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馬鞭草4錢,蒲黃4錢,烏頭4錢。

功效主治

骨節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入無灰酒或霹靂酒煉為泥。塗患處,厚6-7分,以絹或紙覆之,用火針熨其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國接骨圖說》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三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木賊1兩,蒲黃2兩。

功效主治

憂思之氣不散而乘於血,或怒氣傷肝,逆氣上行,血溢流散,或飲酒過多,熱入於陰而傷於血,以致純下清血,日久不止,脈或散或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半兩,氈灰半兩,炒麵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久不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煎地黃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七引《儒門事親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血竭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貼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七引《儒門事親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二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3合,乾地黃2兩,桑茸2兩,甘草2兩,芒消2兩,茯苓2兩,人參2兩,柏葉2兩,阿膠2兩,艾葉2兩,生薑2兩,禹餘糧2兩,黃連2兩,赤石脂5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鬥,煮取4升,分5服溫飲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二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一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黃芩5分,當歸4分,柏葉4分,蒲黃4分,生薑2分,艾葉1分,生地黃24分,伏龍肝12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經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2升,煎取8合,分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合(研),槐子(微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腹痛雖甚,2-3日不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須臾即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(微炒)半兩,當歸(焙令香,銼)半兩,龍骨半兩,阿膠(炙令燥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牛角(角思)(黃牛角上者,炙令焦)1兩,芎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卒下血,令胎不安,臍腹撮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研均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食前用煎艾煮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(微炒)3分,甘草(炙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3分,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胎死腹中,若干已出,胞衣不下,腰背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,以下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。

《得效》卷六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生薑自然汁(年少者10兩,年老者20兩),鴨子1個(打碎,入薑汁內攪勻),蒲黃3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胎前產後赤白痢。

使用方法

上煎至8分,入蒲黃煎5-7沸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六。

方出《得效》卷十八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三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打撲傷,金瘡悶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熱酒灌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得效》卷十八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三。

《雲歧子保命集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芍藥2兩5錢,知母2兩,生薑2兩,當歸2兩,蒲黃2兩,紅花5錢,荷葉中心蒂7個,生地黃汁1盞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3-4日,惡露不下,嘔逆壯熱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2升,煎至1升,去滓,下蒲黃煎4沸,空心分作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雲歧子保命集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3分,芎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桂心半兩,白芷1分,細辛1分。

功效主治

骨折筋傷,惡血攻心,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生薑酒調下,日3-4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分,露蜂房1分(微炙),白魚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重舌,口中生瘡涎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酒調,敷重舌口中瘡上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六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3分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天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麥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甘草半兩(生用),黃耆1兩(銼),赤芍藥半兩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壅熱氣逆,吐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。

《鬼遺》卷二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麻勃1兩(7月7日者),蒲黃2兩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內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酒調下,每日5次,夜再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鬼遺》卷二。

方出《外臺》卷二十二引《千金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九引《海上方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。

功效主治

重舌,舌腫,口瘡,男子陰下溼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之。不過3度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外臺》卷二十二引《千金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九引《海上方》。

《千金》卷三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出血煩悶,或兒枕腹痛,痔漏出血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以東流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三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七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卒吐血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溫水調下,未愈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七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。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五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升,當歸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腕折瘀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食前酒調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當歸1兩(炒微黃),桂心1兩,續斷1兩,白芷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藕節2兩,生乾地黃2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損,腹內、膈上、四肢瘀血不散,惡聞人聲,氣塞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牛膝1兩(去苗),菴(艹閭)子半兩,桂心3分,鬼箭羽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露不下,心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惠》卷十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3分,犀角屑半兩,子芩3分,紫蘇莖葉半兩,側柏葉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鼻衄不止,心胸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6分,去滓;以伏龍肝半兩,水浸,取清1合,相和令勻,分為2服,不拘時候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3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當歸(銼,微炒)、人參(去蘆頭)、白芍藥、阿膠(搗碎,炒令黃燥)、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黃耆(銼)半兩,刺薊半兩,生乾地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肺熱吐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九引《海上方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烏賊魚骨、蒲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舌腫強,或出血如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塗舌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九引《海上方》。

《醫心方》卷二十三引《產經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升,生薊葉(曬令幹,為末)2升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溲有血不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酒調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二十三引《產經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(微炒)2兩,鬱金(銼)3兩。

功效主治

膀胱有熱,小便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空心、晚食前粟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鹿茸1兩半(去毛,塗酥,炙令黃),當歸1兩半(銼,微炒),阿膠1兩(炙令黃燥),烏賊魚骨1兩(炙黃),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漏下五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直指小兒》卷四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生蒲黃、油發灰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吐血、咯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暖生地黃汁或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小兒》卷四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鹿角膠2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艾葉1兩(微炒),續斷1兩,蒲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鼻衄,出血數升,不知人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煮竹茹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九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半,生乾地黃(焙)1兩半,甘草(炙,銼)3分,黃耆(銼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芎1兩,白芷1兩,續斷1兩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血出,腹脹欲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空心酒調下,日3-4服。血化為水下。若口噤,斡開口與之,仍加大黃1兩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乾薑(炮)半兩,薑黃(切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氣痛,煩悶渴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煎人參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雞峰》卷十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8兩,蒲黃1升,地骨皮5兩,黃芩3兩,芍藥3兩,生竹茹3兩。

功效主治

勞熱所致大便出血,及口鼻出血,血上心胸,氣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。

《三因》卷十五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3兩,水銀1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蝕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豬肉湯浸洗,挹幹,以藥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五。

《千金翼》卷二十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升,當歸2兩,桂心2兩。

功效主治

被打,腹中有瘀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酒調下,日三夜一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滑石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胞轉不得小便。男子跌撲,女子經停,致血結經絡,經氣不能施化,內連臟腑而腹痛浮腫,脈沉澀微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雞子清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。

《醫心方》卷十二引《深師方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甘草1分,乾薑1分,蒲黃1分。

功效主治

卒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酒調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十二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2兩,荷葉3片(幹者),牡丹3分,延胡索3分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暈,煩悶不識人,或狂言妄語,氣喘欲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次入蜜1匙,生地黃汁1小盞,再煎5-7沸,去滓,分溫2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深師方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3合,當歸1兩,鹿茸1枚(燒)。

功效主治

卒下血,婦人漏下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食前飲調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醫心方》卷七引《令李方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2兩,桐皮2兩,甘草2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蝕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粉創上。不過三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七引《令李方》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○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2兩,石榴花1兩(末)。

功效主治

鼻衄經久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新汲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○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五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二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8兩,附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從高墮下有瘀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酒調下,每日3次。不知增之,以意訊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五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四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合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續斷1兩,白芷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損,腹內瘀血不散,不欲聞人聲,胸中氣塞,便利出血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空心溫酒調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四: 蒲黃散

配方組成

蒲黃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芍藥(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墜墮內損,血結不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