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蟾散

《顧氏醫徑》卷五: 金蟾散

配方組成

蟾、夜明砂、桃白皮、樗根皮、地榆、訶子、槐米、粉草、大棗。

功效主治

脊疳。脊熱生蟲,以手擊其背,空若鼓鳴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顧氏醫徑》卷五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六引李桐峰方: 金蟾散

配方組成

大蝦蟆1個,砂仁。

功效主治

氣鬱臌脹,胸腹脹滿,氣急難臥,二便不暢,神倦肢瘦,肚腹單脹,無論新久。

炮製方法

以砂仁推入其口,使吞入腹,以滿為度,用泥罐封固,炭火煅令透紅,煙盡取出,候冷去泥,研末,為1服。

使用方法

或酒或陳皮湯送下。侯撒屁多,乃見其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六引李桐峰方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: 金蟾散

配方組成

幹蟾1枚(大者;塗酥炙令焦黃),夜明砂3枚(微炒),胡粉3錢,丁香3-7粒,桃白皮3分(銼),樗根白皮3分(銼),地榆3分(銼),百合3分,訶黎勒3分(煨,用皮),白蕪荑3分(微炒),人參3分(去蘆頭),檳榔1分,川大黃3分(銼碎,微炒),黃連3分(去須),黃柏3分(銼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脊疳,頭大項細,四肢黃瘦,肚大胸高,毛髮幹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用粥飲調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
《藥奩啟秘》: 金蟾散

配方組成

幹蟾皮不拘多少。

炮製方法

研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銀花露同蜜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藥奩啟秘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