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米350粒,巴豆(取肉)5個。
用夏布包之扎之,取石灰鵝卵大一塊,衝滾水1碗泡化,以水煮米包成飯,取出,乘熱加硇砂末1錢,杵勻,仍加灰水,研如糊,瓷罐收之,聽用。
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
白花蛇1兩半(酒浸1宿,去皮骨秤),新羅1兩,白附子1兩,白殭蠶1兩(微炒),白蒺藜(微炒,去刺)1兩。
腎臟風毒攻注四肢,頭面生瘡,遍身瘙癢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早、晚、空心溫酒調下。
《博濟》卷五。
黃耆1兩,厚朴1兩,益智仁1兩,藿香1兩,白朮1兩,白扁豆1兩,陳皮1兩,半夏半兩,白茯苓半兩,人參半兩,烏藥半兩,甘草半兩,白豆蔻仁半兩,芍藥1兩半,檀香2錢半,沉香2錢半。
男子婦人,血虛發熱,夜多盜汗,羸瘦,腳痛不能行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水煎服。
《雲歧子保命集》卷下。
龍骨半兩,白石脂半兩,胡粉半兩(蒸令黃),白礬(燒成灰)半兩。
冷痢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米飲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五。
蒺藜子(炒去角)、白芷、白附子(炮)、白殭蠶(炒)各等分。
傷寒頭痛身熱,百節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茶清或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