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命丸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古今錄驗》: 通命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4兩,遠志(去心)4兩,黃芩4兩,麻黃(去節)4兩,甘草(炙)4兩,芒消3兩,杏仁60枚(去皮尖),豉2合,巴豆50枚(去心皮,熬,別為脂)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積聚,寒中絞痛,叉心迫滿,脅下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野豬肉、蘆筍、海藻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先食飲服3丸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: 通命丸

配方組成

茯苓6分,甘草6分(炙),杏仁6分(去皮尖,熬),牛膝7分,黃芩5分,阿膠3分(炙),防風4分,幹天門冬6分(去心),芍藥6分,大黃6分,當歸6分,乾薑6分,乾地黃7分,人參6分,桂心3分,乾漆4分(熬),紫菀5分,白朮4分,蓯蓉5分,吳茱萸3分,蜀椒3分(汗),石斛3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百病,七傷六極,少氣羸弱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棗膏、蜜為丸。

注意事項

忌蕪荑、鯉魚、生蔥、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雀肉、酢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食前服,日3次。不知漸增,以知為度。病劇者,夜更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二引《範汪方》: 通命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4分,遠志4分(去心),黃耆4分,麻黃4分(去節),甘遂4分,鹿茸4分(炙),杏仁60枚,豉1合,巴豆50枚,芒消3分(1方無鹿茸、黃耆,用黃芩)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積聚,寒中療痛,及心胸滿,脅下急,繞臍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蘆筍、野豬肉。

使用方法

先食服3丸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二引《範汪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