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蘇丸

《竹林女科》: 雞蘇丸

配方組成

川貝母4兩(去心),蘿蔔子1升。

功效主治

婦女經來常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粒,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竹林女科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九引《德生堂方》: 雞蘇丸

配方組成

薄荷葉1片,甘草4兩,桔梗4兩,川芎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上焦有熱,頭目昏眩,口舌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1丸,含化,不拘時候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九引《德生堂方》。

《惠直堂方》卷二: 雞蘇丸

配方組成

雞蘇薄荷葉8兩,川芎4兩,荊芥4兩,羌活2兩,防風2兩,香白芷2兩,炙甘草2兩,細辛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婦諸風上攻,頭目昏重,偏正頭風風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蒸餅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清茶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惠直堂方》卷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 雞蘇丸

配方組成

雞蘇葉(幹者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芎1兩,黃耆(炙,銼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生乾地黃(切,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腦熱肺壅,鼻淵多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、臨臥人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雞蘇丸

配方組成

遠志(去心,炙)320兩,五爪橘紅160兩,紫菀160兩,知母160兩,白芍160兩,甘草160兩,麥冬160兩,冬花160兩,五味子(炙)160兩,葶藶子160兩,沙參160兩,兜鈴160兩,天冬160兩,瓜蔞仁(炒)160兩,桑皮160兩,百合160兩,法半夏160兩,黃芩160兩,桔梗160兩,前胡160兩,橘皮160兩,蘇葉320兩,蘇子320兩,麻黃640兩,生石膏320兩,杏仁(去皮,炒)640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經溼熱,咳嗽痰盛,經久不止,喘息氣促,睡臥不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過羅,用生薑160兩,紅棗160兩煎,水泛為小丸,每16兩用滑石、細粉4兩為衣,以外上墨汁衣闖亮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溫開水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三: 雞蘇丸

配方組成

雞蘇葉半斤,荊芥穗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黃耆(生用)半兩,生乾地黃半兩,桔梗(去蘆頭,炒)半兩,甘草(炙)1分,川芎1分,甘菊花1分,腦子半錢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虛熱上壅,頭昏面赤,咽乾煩渴,痰嗽咳血或衄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一兩作十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麥門冬(去心)煎湯嚼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