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月豬脂半斤,蔥白2-7莖(銼碎)。
難產。
上相和煎成膏。
每服1匙,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雞峰》卷十六。
背陰臭椿根(鬚根不見日者,掘剝取嫩處皮)1斤(銼),黑豆半升,槐花2兩。
腸風下血,令不入食。
上用水5升,於銀石器內慢火熬令豆熟為度,續入蜜2兩,再煎,候蜜熟傾出,用淨瓷石器內盛過,夜露2宿。
每服約半盞許,用重湯燙溫熱得所,旋旋服食,每日食後、臨臥各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大黃4兩,白蠟4兩,敗龜版3兩,當歸3兩,松香2兩,乳香2兩,骨碎補1兩,沒藥1兩,川續斷5錢,麝香2錢。
夾棍傷。
上為細末,用豬板油3兩,將白蠟、松香、乳香置在銅鍋內,同豬油化開,將前藥末入油調勻為膏。
貼於夾傷處。第2日即可行走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三十七引周鶴仙方。
頭醋1鬥,不蛀皂莢10挺(去皮子),芫花2兩,白礬1兩。
跌撲打損。
上捶皂莢令熟,並芫花同於淨鍋內,入醋煎3分之2,以新絹絞去滓,洗鍋淨入汁,次入白礬,煎如餳,於瓷合內貯之。
凡有損處,以好紙攤令勻,外貼,每日換1次。2-3次愈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糯米粉1合,飛羅面1合,馬屁孛1碗(即灰菰。上3味拌和,於生布上篩,下用生薑自然汁半碗,調卻入後藥),牛皮膠2兩半,酸棗醋1碗。
打撲傷,損筋動骨,不問手足腰背。
上先用醋熬牛皮膠化,便入前所調3味藥,不住手攪成膏子,以瓷器盛之。
每遇磕損,以藥膏攤於紙上,貼傷處,卻用杉木片夾定,用厚衣服裹之,勿令冷,2-3日1換。若只傷筋骨,貼上如火,若筋損骨碎,貼上而痛如蟲行為妙。初折傷者,只3次效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八七引《經驗良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