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(酒洗)1兩,白芷1兩,大黃1兩(生用),黃連1兩,黃柏1兩,木鱉子1兩(去殼),皂角1兩,漢椒1兩,苦參1兩,杏仁1兩,露蜂房1兩,乳香3兩,沒藥3兩,血竭3兩,亂髮(男子者)1兩,黃丹(水飛細者,炒,曬)6兩,麻油8兩。
癰疽。
上除乳、沒、血竭,餘入油煎焦,去滓入發溶化,下丹,將柳枝不住手攪,候軟硬得中,入乳香等攪勻,即成膏。
《外科精要》卷下。
血竭、輕粉、幹胭脂、密陀僧、乳香、沒藥各等分。
杖瘡。
上為細末。
以冷水洗淨拭乾,以豬脂溶調,搽在紅紙上貼之。
《醫統》卷七十九。
川大黃。
胞衣不下,惡血衝心,並腹中血塊衝逆作痛;及女人幹血有熱,脈弦數者;亦治經閉。
上為末,醋熬成膏。
就成如雞頭子大,作餅子,酒磨化之。
方出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五,名見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八。
真虢丹2兩,滴乳香1分(細研),沒藥1分(細研)。
痛疽發背。
上用麻油4兩熬令沸,先下虢丹,用柳枝不住手攪,直至色變,滴水中成膏為度;然後下沒藥、乳香,再令沸,放冷處。
每用時以白紙攤藥,大如瘡根貼之。本方用血竭恐難得,可以沒藥代之。如得血竭,虢丹4兩可對血竭1分,滴乳1分,麻油5兩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