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香膏
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: 十香膏

配方組成

白礬(炒)1錢,輕粉1錢,水銀1錢,雄黃1錢,川椒(去子炒)1錢,樟腦1錢,檳榔1個(研末),杏仁40個(去皮,同研),大風子(去皮肉,另研)40個。

功效主治

疥瘡遍身風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和勻,用柏油8錢,俱入乳缽內,研至不見水銀星為度,為丸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待瘡疥癢,將藥丸於患處滾過。治遍身風癢生瘡疥,土蒺藜苗湯洗之;治老人生皮風疥瘡瘙癢,藜蘆根為末,脂油調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四: 十香膏

配方組成

大黃5錢,當歸尾5錢,桃仁5錢,鱉甲5錢,半夏5錢,麻黃5錢,牙皂5錢,細辛5錢,烏藥5錢,赤芍5錢,川山甲5錢,草烏5錢,大戟5錢,白芷5錢,桂皮5錢,貝母5錢,天花粉5錢,防己5錢,金銀花5錢,巴豆(去殼)5錢,蓖麻子(去殼)5錢,黃耆5錢,防風5錢,荊芥5錢,白附子5錢,牛膝5錢,羌活5錢,獨活5錢,良姜5錢,紅花5錢,牛蒡子5錢,蘇木5錢,連翹5錢,白及5錢,白蘞5錢,天麻5錢,甘草節5錢,海風藤5錢,黃連5錢,黃柏5錢,黃芩5錢,柴胡5錢,千金子5錢,全蠍5錢,殭蠶5錢,蜂房5錢,玄參2兩,苦參2兩,發灰5錢,蝟皮1兩,蜈蚣3條,蛇蛻1條,桃枝、柳枝、槐枝、桑枝各一段(寸許長者)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發背,乳癖,便毒,閃腰挫氣,跌打損傷,筋骨疼痛,手足頑麻,痞塊疝氣,楊梅,風毒,一切腫毒瘡癤。

炮製方法

麻油浸7日,熬黑枯色,去滓再熬,滴水成珠。每油2斤,入鉛粉半斤,飛丹半斤,收成膏,入後細藥:木香3錢,沉香3錢,檀香3錢,降香3錢,丁香3錢,藿香3錢,楓香3錢、麝香1錢、樟腦5分、乳香8錢,沒藥5錢,血竭5錢,雄黃5錢,為極細末,桑枝不住手攪勻,入水中,出火毒收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四。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: 十香膏

配方組成

沉香1錢,麝香1錢,木香5錢,丁香5錢,乳香5錢,甘松5錢,白芷5錢,安息香5錢,藿香5錢,零陵香5錢(同為細末),當歸2兩,川芎2兩,黃耆2兩,木通2兩,芍藥2兩,細辛2兩,升麻2兩,白蘞2兩,獨活2兩,川椒2兩,藁本2兩,菖蒲2兩,厚朴2兩,木鱉子2兩,官桂2兩,商陸根2兩(銼碎),桃仁5錢,杏仁5錢,柏子仁5錢,松子仁5錢,槐枝2兩,桑枝2兩,柳枝2兩,松枝2兩(銼),沒藥2兩,輕粉2兩,雄黃2兩,硃砂2兩,雲母石2兩,生犀角2兩,亂髮灰2兩,白礬灰2兩(另研如粉),真酥豬脂2兩,羊腎脂2兩,黃丹1斤,清脂麻油3斤。

功效主治

五發,惡瘡,結核,瘰癧,疳瘻,疽,痔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於木炭火煉油香熟,下16味銼碎藥,並4枝、4仁,熬至紫黑色,出火,濾去滓,入脂酥,煎10餘沸,再以新綿濾過,油橙清,拭鐺令淨,再入火上煎袖沸,下丹,用溼柳枝作簞子,不住攪,熬1日,滴在水中,成珠不散則成。離火,入10味藥末,攪勻,再上火,入雲母等粉8味,輕煎令沸,出火,不住攪1食時,於瓷盒內密封收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量瘡口大小,緋帛上攤貼之,腸胃癰疽可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7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: 十香膏

配方組成

沉香半兩(銼),檀香半兩(銼),丁香半兩(末),鬱金香半兩(銼),甘松香半兩(銼),麝香1分(細研),燻陸香半兩(細研),白膠香半兩(細研),龍齒半兩(細研),黃丹6兩,麻油1斤,蘇合香半兩(銼),木香半兩(末)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瘡腫,癰疽,疔贅,瘤癭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先取沉香、檀香、鬱金香、甘松香等5味,於油中浸7日,都入鐺內,以少炭火溫養5日後,以武火煎20-30沸,濾出香,用綿濾過,淨拭鐺,油都入鐺內,下黃丹,以柳木篦不住手於火上攪,候色黑,滴水中如珠子,軟硬得所,去火,將煎丁香等6味,入膏中攪300-500遍,合成,盛瓷盒內。

使用方法

用軟帛上攤貼,日3度換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。

《理瀹》: 十香膏

配方組成

沉香5錢,丁香5錢,白檀5錢,甘松5錢,鬱金5錢。

功效主治

外科疑難險症,一切無名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麻油浸7日,慢火養5日後,以文武火煎20-30沸,去滓,入黃丹收,以乳香、木香、白膠香、龍齒、蘇合油末5錢,麝1錢,攪勻,候凝作片。攤紅絹上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