蝟皮1個,皂角刺2兩,(月盍)藤子1個(去瓤,銼碎,別研為末),豬牙皂角1兩,白礬半兩。
腸風下血及痔漏。
除(月盍)藤子外,上4味入瓷瓶內,鹽泥封固,候幹,先以小火燒令煙出,方用大火煅令煙盡為度,取出攤冷,為細末,入(月盍)藤子末和勻。
每服1大錢,空心食前溫酒調下。
《洪氏集驗方》卷三。
黃柏2兩(塗蜜)。
吐血熱極,並嘔血。
於慢火上,炙焦搗末。
每服2錢,溫糯米飲調下。一方麥門冬熟水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八引《肘後方》。
雄黃不拘多少。
牙疼不止。
上為細末。
隨左右疼處,以剜耳子送入耳中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。
白殭蠶(直,用生者)、蛇蛻皮(燒灰)各等分。
咽喉閉塞不通。
上為細散。
每用半錢匕,摻咽內,咽津無妨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。
麻黃、白芷、細辛、荊芥穗、菊花、防風、石膏、何首烏、川芎、薄荷、幹蠍、草烏頭各等分。
傷寒冒風,頭目痛,四肢拘急,鼻塞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水1盞煎,溫服;酒、茶亦得。
《宣明論》卷三。
蜀葵葉(夏月收者,焙乾)。
久痔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