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薑(炮)1兩,巴豆半分(去皮心膜,醋1盞,煮醋盡,研如膏),陳橘皮1分(湯浸去白,焙),黃連1分(去須),白朮1分。
食癥氣。
上藥搗羅4味為末,與巴豆同研令勻,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丸,空心鹽湯送下,加至2丸;茶清送下亦得。如有積滯、生薑、橘皮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。
廣木香、五靈脂、麻黃、沒藥、乳香(各為淨末)各等分。
大癰生於要緊穴道,將在發威之際。
用飯搗爛,入末再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錢,另以芎、歸、赤芍、連翹、甘草等藥煎湯送下。如與三黃丸間服更妙。
《外科全生集》。
椒目1兩,附子1兩(炮),厚朴1兩(炙),杏仁3兩,半夏1兩,葶藶3兩(熬),芒消5兩,大黃9兩。
積聚、留飲、宿食,寒熱煩結。
上搗葶藶子、杏仁使熟,和諸藥末,和以蜜,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豬羊肉、餳、冷水。
每次吞服2丸。
《外臺》卷十二引《古今錄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