滑石(研)、發灰各等分。
產後小便出血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生地黃汁調下。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。
滑石、黃柏。
小兒天泡瘡。
上為末。
敷之。仍內服荊防敗毒散或金銀花散;熱甚者,宜服大連翹飲。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四。
滑石2兩,栝樓3兩,石韋2分(去毛)。
小便利多或白精從溺後出。熱淋,小便數病,膀胱中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方寸匕,以大麥粥清下,1日2次。
方出《醫心方》卷十二引《範汪方》,名見《外臺》卷二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滑石30g,通草15g,石韋30g。
淋。胞滿,不得小便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下,1日3次。
《醫心方》卷十二引《令李方》。
滑石、木通(銼)、冬葵子(微炒)。
妊娠子淋,小便澀痛;熱淋,小腸不利,莖中急痛。小便不利,赤澀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蔥白7寸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十四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葵子2合,滑石末1兩。
橫生、逆生危急者。
上為末。
每服5錢至1兩,煎蠶退灰湯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三五七。
瞿麥1兩,滑石1兩,黑豆黃2兩,牛乳2兩,酥2兩,冬葵子1合,蜜2合。
難產多時不下,垂困。
上為末。
與酥、乳等煎成膏,熱酒調下1匙,不拘時候。
《雞峰》卷十六。
軟滑石(炒,細研)、白芍、珍珠(研)。
痘臭爛,膿血淋瀝。
滑石、白芍同煎一伏時,去白芍,將滑石飛過,加珍珠再研,敷爛痘,但不可敷厚,恐厚則閉氣。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。
滑石、當歸、生地黃、黃芩、蒼朮、甘草各等分。
腸風下血。
水煎服。
《醫統》卷四十二。
王不留行5分,滑石5分,甘遂3分,石韋4分,葵子6分,通草10分,車前子6分,芍藥(赤者)6分,蒲黃6分,桂6分,當歸6分。
石淋,血淋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空心茶湯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滑石1兩,木通1兩(銼),車前子1兩,葵子3分,黃芩3分,麥門冬3分(去心)。
產後小便淋澀,心神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滑石(研)半兩,車前子半兩。
小兒小便淋澀不通,及小便血。
上為散。
2-3歲兒每服半錢匕。空心、食前粥飲調下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白滑石2錢,鯉魚膽(幹者)5枚。
小兒吐逆。
上為散。
每服半字匕,倒流水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滑石1分,龍骨1分,手爪甲(燒)半分。
目卒生珠管。
上為細末。
以新筆塗藥,點珠管上,1日3-4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○。
滑石(細研)2兩(分2貼),手足指甲(剪患人自身者,燒為灰,研細,分2貼)。
大便不通,腹脹氣急妨悶。
滑石末1貼,以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調爪甲灰1貼,空心服,至辰時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七。
滑石2兩,梔子仁(微炒)1兩,木通(銼)1兩,豉(微炒)1兩。
風熱,小便赤澀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早、晚食前、夜臥煎蔥白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滑石(碎)半兩,桑螵蛸(炒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大黃(銼,炒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3分,防己3分,瞿麥穗3分,木通1分。
膀胱熱,小便不通,舌乾嚥腫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煎木通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。
滑石(碎)、海金砂、木通(銼)各等分。
小便淋澀,疼痛不通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空心濃煎燈心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。
滑石1兩(研),甘草(炙,銼)半兩,大黃(炒、銼)半兩,黃耆(銼)半兩,地椒半兩,山梔子(去皮)半兩,乳香1錢(研)。
下焦滯熱,陰中疼痛,小便難澀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食前乳香酒調下,未愈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密陀僧半兩(細研),黃連半兩(去須),滑石半兩(細研),栝樓根半兩。
消渴。吃水漸多,小便澀少,面板乾燥,心神煩熱。
上為細末,研藥令勻。
每服1錢,用清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三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七六。
滑石1兩,膽礬1兩。
口瘡。
上為散。
每用1錢匕,以綿裹含,吐津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七。
滑石1分,瞿麥1分,葵子(炒)1分,蕓薹子1分,甘草(炙)1分,山梔仁1分,海金砂1分,鬱金1分。
淋。
上為末。
每服半錢,燈心,蔥湯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寶鑑》。
白滑石、白善土(好者)各等分。
胃熱,吐奶食。
上為末,研勻。
每服半錢,蔥白煎米飲調下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。
滑石(碎)1兩,樸消(研)1兩,木通(銼)1兩。
小便卒不通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以通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。
滑石4兩。
熱淋,小便赤澀熱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煎木通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寒水石2兩,白滑石1兩,葵子1合,亂髮灰1兩,車前子1兩,木通(去皮節)1兩。
轉胞。胞為熱所迫,或忍小便,俱令水氣迫於胞,屈闢不得充張,外水應入不得入,內溲應出不得出,小腹急痛,不得小便,小腹脹。
上為散。
水1鬥,煮取5升,時時服1升,即利。
《得效》卷六。
滑石2兩,甜葶藶1合(隔紙炒令紫色),漢防己1兩,木通半兩(銼),豬苓1兩(去黑皮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熱病、熱毒氣壅,心腹脹滿,小便不通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八。
滑石2兩,榆皮1兩,葵子1兩。
大小便不通。
上為散。
煮麻子汁1升半,取2匕和服。即通。
方出《外臺》卷二十七引《經心錄》,名見《醫心方》卷十二。
爛滑石1兩,爛石膏1兩,石韋(去尾)1錢,瞿麥穗1錢,木通(去節)1錢,蜀葵子1錢。
小便不利,赤澀疼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半,用蔥頭2莖,燈心1握,新水1大盞,蜜2匙,煎湯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五。
滑石2(1)兩,車前子3分,遽麥3分,海蛤1兩(細研),茅根3分,葵子3分。
婦人熱淋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食前以燈心、蔥白湯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滑石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瘡疹出不快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半,雞子清酒少許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。
滑石2兩,寒水石2兩,葵子1合。
婦人脬轉,小便數日不通。
上為末。
以水3中盞,煎至1盞半,去滓,食前分溫2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滑石2兩,石韋1兩(去毛),榆白皮1兩(銼)。
熱淋,小便澀痛,妊娠小便頻數,澀少疼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蔥白7寸,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滑石1兩,葵子1兩,鍾乳粉1兩,桂心半兩,木通半兩(銼),王不留行半兩。
勞淋。澀,脬中痛,不得小便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滑石1兩,葵子1兩,瞿麥半兩,石韋半兩(去毛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蒲黃半兩,川芒消1兩,紫芩半兩,赤茯苓半兩,赤芍藥半兩。
氣淋,腹脅脹滿,臍下氣結,小腸疼痛。乳石發動,患淋積年,或數日輒發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葵子1升,滑石1兩,通草2兩。
淋病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下,1日3次。
《醫心方》卷十二引《範汪方》。
滑石1兩半,白礬1兩(燒令汁盡)。
女勞疸。身目俱黃,惡寒發熱,小腹滿急,小便艱難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大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小便出黃水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五。
滑石末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葵子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,微炒)。
小兒小便不通,心腹滿悶,坐臥不安。小兒大便不通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蔥白5寸,燈心1束,煎至6分,去滓,3-4歲溫服1合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葵子半兩,滑石1兩半,石膏1兩半。
胞轉,小便不通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4錢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六引《施園端效方》。
滑石1(2)兩,甜葶藶1兩(隔紙炒令紫色)。
傷寒小便不通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以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頻服,以通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滑石2兩,木通1兩(銼),石韋1兩(去毛),遽麥2兩,川芒消1兩,冬葵子1兩,黃芩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白茅根1兩(銼)。
乳石發動,小便淋澀,小腹妨悶,心神煩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、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滑石5兩,通草4兩,車前子4兩,葵子4兩。
產後淋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稍加至3匕,酢漿水下。
《千金》卷三。
滑石1兩,葵子1兩,鍾乳1兩,桂心半兩,通草半兩,王不留行半兩。
淋。胞痛,不得小便。
上為散。
忌生蔥。
先食訖,每服方寸匕,以酒下,1日3次。
《外臺》卷三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滑石1兩,子芩半兩,冬葵子3分,車前子半兩,赤茯苓半兩,木通6分(銼)。
小兒熱極,小便赤澀不通,尿輒大啼,水道中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滑石20分,石韋(去毛)2分,當歸2分,通草2分,地膽(去足、熬)2分,鍾乳(研)2分,車前子3分,瞿麥、蛇床子2分,細辛1分,蜂房(炙)1分。
石淋。莖中疼痛瀝瀝,晝夜百餘行,內出石及血。
上為散。
每服方寸匕,以葵汁麥粥下,1日3次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