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茸(火燎去毛,酥塗炙)2兩,麋茸(火燎去毛,酥塗炙)2兩,沉香1兩,五味子1兩,白茯苓1兩,白龍骨(火煅)1兩,肉蓯蓉(酒浸1宿,切,焙乾)1兩,麝香半兩(別研)。
下焦傷竭,臍腹絞痛,飲食減少,目視(目巟)(目巟),夜夢鬼交,遺洩失精,肌肉消瘦。
上為細末,用熟乾地黃3兩(焙乾,為細末),同酒2升熬成膏,加諸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、鹽湯任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熟乾地黃5兩,菟絲子4兩(另末),鹿茸3兩。
上為細末,入麝香半錢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鹽酒、鹽湯任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○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鹿茸(去毛,酒浸煮,焙乾)1兩,麝香(研細)1分,山茱萸(去核,焙乾)2兩,沉香(銼)1錢。
精耗血少,陽氣衰弱。
上為末,入麝香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。
麝香1錢,破故紙4兩,牛膝2兩,鹿茸2兩,附子4兩,蓯蓉4兩。
腎臟虛寒,腰膝沉重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食前鹽湯或溫酒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二。
麝香半錢(別研,臨時入),鹿茸1兩(火燎去毛,酥炙)。
下痢危困,氣血衰弱。
上將鹿茸為細末,方入麝香,以燈心煮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服。
《百一》卷六。
鹿茸2兩(酥炙黃,燎去毛),沉香1兩,白芍藥1兩,人參(去蘆)1兩,熟乾地黃(酒灑,9蒸9曬,焙乾)1兩,蓯蓉(酒浸,水洗,焙乾)1兩,牛膝(酒浸,水洗,焙乾)1兩,澤瀉1兩,大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當歸(洗,去蘆,薄切焙乾)1兩,生乾地黃1兩,麝香1錢。
虛損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鹽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本事》卷二。
麝香1錢,鹿茸3兩,當歸身2兩,生川烏5錢。
痿症。
上藥為細末,以雄羊腎3對,用黃酒煮爛,將前藥和勻為丸。
每服1錢,開水送下。
《南雅堂醫案》卷六。
乳香3錢(別研),鹿茸半兩(酒浸1宿,炙),肉豆蔻1兩(淨洗,每個作2片,安乳香在內,外用面裹煨,去面)。
日久冷痢。
上為細末,陳米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食前米飲送下,1日3-4次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。
附子2個(重6錢,以火炮裂,去皮臍),胡蘆巴(洗,淘淨)2兩,白茯苓(去皮)2兩,鹿茸(以酒洗淨,炙黃)2兩,桃仁(麩炒,去皮)2兩,蓯蓉(酒浸,切,焙)2兩,木香2兩,麝香1錢。
下元虛憊,面色黧黑,一切寒冷病,及小腸尿白脬寒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食前鹽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○。
嫩鹿茸(草火燎去毛,酥炙黃)、肉豆蔻(火煨)、生麝香(另研)。
飲酒多,遂成酒洩,骨立不能食,但再飲1-2盞洩作,幾年矣。
上為末。白陳米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腹米飲送下。
《得效》卷五。
麝香半兩,鹿茸(炙)2兩。
脫肛。
上為末;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粥飲送下,日3次,不拘時候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。
鹿茸(酥炙黃,燎去毛)2兩,熟乾地黃(酒灑,9蒸9曬,焙乾)2兩,蓯蓉(酒浸水洗,焙乾)1兩,破故紙(炒香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當歸(洗,去蘆,薄切,焙乾)1兩,麝香1錢,沉香半兩。
諸虛。
上為末,入麝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《本事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