蟬蛻49個(只用後一截)。
風熱夜啼。
上為極細末。
分作4服,用鉤藤湯調下。
《醫林篡要》卷九。
蟬蛻(去頭足翼土)20個,薄荷葉1兩。
飲酒後遍身癢如風瘡,抓至血出,其癢止後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小酒調服,不拘時候。
《得效》卷十九。
蟬蛻、蜜蒙花、黑豆殼、綠豆殼、明月砂各等分。
痘後眼目風腫及生翳膜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以豬羊肝1片,批開,入藥末在內,麻扎定,米泔煮熟,頻與食肝飲湯。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六。
蟬退殼、殭蠶各等分。
疔瘡。
上為末。
酸醋調,塗四圍,留瘡口。候根出稍長,然後拔根出,再用藥塗瘡。1方不用醋,只用油調塗。
《袖珍》卷三引《聖惠》。
蟬殼3個(炒),漏蘆、羌活、天麻、防風、當歸、升麻、川白芷、射干、苦桔梗、甘草(炙)、川芎、地骨皮各等分。
風熱面赤,渾身壯熱如火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水1盞,煎4分,溫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吉氏家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