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(洗,焙)2兩,續斷1兩,藁本(去土)1兩,吳茱萸(湯洗7遍,焙乾)1兩,五味子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白朮1兩,綿黃耆(蜜炙)1兩,川芎1兩,香白芷1兩,縮砂仁1兩,乾薑(炮)1兩,萆薢(酒浸1宿)1兩,石斛3兩(去根),牡蠣(煅通紅,研碎)2兩,香附子(炒)2兩,熟乾地黃(洗,焙)2兩,山藥2兩,菟絲子(好酒煮軟,焙7分幹,砂盆內研碎,焙乾)2兩,羌活(去蘆頭)2兩,白龍骨(別研)2兩,茴香1兩半(炒),山茱萸(去核)半兩,延胡索半兩,川椒半兩(炒出汗)。
衝任脈弱,經候不調,因成帶下;妊娠不牢,久無子息,日漸羸瘦,手足煩熱,欲變骨蒸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食前,溫酒或醋湯送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五。
當歸1兩,川芎1兩,禹餘糧(醋淬7遍)1兩,川姜3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3兩,桂心3兩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食前酒送下,日進2-3服,增至50-70丸。
《百一》卷十八。
香附6兩,艾炭3兩,當歸3兩,黃耆3兩,吳萸3錢,白芍2兩,川芎2兩,川斷1兩半,熟地1兩,貢桂5錢。
子宮寒冷,經血衍期,腹痛結塊,腰腿疼痛,久不生育;肝鬱氣滯,氣結胸脘,胸脘脹痛,納少噯氣;積溼浸滯,帶脈不宣,溼濁下注,帶下白滑,腰痠腹痛,面蒼體軟;痛經氣滯,白帶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2錢。
忌食腥冷,孕婦勿服。
每服1丸,經血寒者,紅糖水為引,其它均白水送下,日服2、3次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哈爾濱方)。
生硫黃6兩,禹餘糧(醋淬,手捻為度)9兩,赤石脂(火煅紅)3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3兩,海螵蛸(去殼)3兩。
衝任虛損,下焦久冷,臍腹(疒丂)痛,月事不調,或來多不斷,或過期不至,或崩中漏血,赤白帶下,或月內再行,淋瀝不止,帶下五色,經脈將至,腰腿沉重,痛連臍腹,小便白濁,面色萎黃,肢體倦怠,飲食不進,漸至羸弱;及治子宮久寒,不成胎孕。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-2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或淡醋湯送下。
《局方》卷九。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茯苓、牡丹皮、艾葉、龍骨、牡蠣、赤石脂各等分。
赤白帶下及子宮虛冷無子。
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艾醋湯送下。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沙參(淨洗)半兩,地榆半兩,黃耆半兩,桔梗半兩,白薇半兩,牛膝(酒浸1宿)半兩,杜仲(去粗皮,薑汁炙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炒)半兩,白芷半兩,乾薑(炮)1分,細辛(去苗)1分,蜀椒(去目及閉目,炒出汗)1分,附子(大者,炮,去皮臍)1個。
衝任虛損,下焦久冷,臍腹(疒丂)痛,月事不調,或來多不斷,或過期不至,或崩中漏血,赤白帶下,或月內再行,淋瀝不止,帶下五色,經脈將至,腰腿沉重,痛連臍腹,小便白濁,面色萎黃,肢體倦怠,飲食不進,漸至羸弱;及治子宮久寒,不成胎孕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-30丸,空心溫酒或棗湯吞下。
《局方》卷九。
蛇床子4錢,肉桂1錢,杏仁1錢,母丁香1錢,菟絲子1錢,白及1錢,細辛1錢,吳茱萸1錢,薏苡仁1錢,砂仁1錢,牡蠣1錢,川椒1錢。
赤白帶下,又兼種子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櫻桃大。
每用1丸,入陰戶內,多時即化,每日1丸。
《良朋彙集》卷四。
香附6兩(醋煮),艾葉(酒煮)3兩,當歸3兩,黃耆3兩,白芍2兩,吳萸2兩,川芎2兩,生地1兩,官桂5錢。
赤白帶下,虛寒諸證。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《仙拈集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