硇砂1兩,附子半兩,豆蔻仁1分,胡椒1分,乾漆1分。
胃冷。
上為細末,棗和丸,如芡實大。
每服1丸,生薑剜作合子,入藥,溼紙裹,煨之,細嚼,飲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二。
附子(大者)2枚(刀刻作一小口,入硇砂3分,面裹煨,面熟去面),丁香半兩。
胃心痛,吐清水,上吐下瀉及一切冷痰。
上為末,新汲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丸,生薑1塊,切兩片剜空,入藥在內,以溼紙裹,煨令姜軟,和姜嚼細,鹽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。
附子、硇砂、木香、生薑。
本髒虛,飲食不化,或成痃癖,或發心痛,冷水積脾,結聚疼痛;一切冷氣等疾。
用大附子50個,各重半兩者,去皮臍,以尖刀子剜去心子,約容硇砂半錢,實之;卻以附子末和麵作餅子,裹附子,用文武火煨令黃,用木香如附子之半,同為細末,以水為丸,如芡實大。
復以生薑1塊,擘作兩片,以藥在內,溼紙裹,令煨,候姜熟,白湯嚼下,空心服。
《局方》卷三(紹興續添方)。
木香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硇砂(好明者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沉香半兩,丁香半兩,陳皮(去白)半兩,舶上茴香半兩,蓽澄茄半兩,青皮(去白)半兩,檳榔、雞舌香(即母丁香)各等分。
脾胃虛冷,飲食不消,嘔噦氣逆,心胸痞悶,腹脹心痛,積滯寒飲,膈氣酒病,噁心虛煩,不入粥食。
上為細末,如酒煮稀麵糊為丸,如小彈子大,每1兩作16丸。
每服1丸,用生薑1塊,切作兩處,各剜取成坑子,安藥在內,以溼紙裹,於慢火煨令紙焦為度,取出和姜細嚼,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四。
草果(炮)、良姜、茴香、丁香、吳茱萸、木香、川楝子(去核)、石菖蒲、白姜、蓽茇各等分。
冷熱脾痛。
上為末,陳皮糊為丸,如小雞頭子大。
每以1丸入棗肉內,次入生薑,合溼紙裹煨熟,取出,去火氣,嚼,煎艾湯送下;婦人,艾醋湯送下;翻胃,人參湯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二引《吳氏集驗方》。
丁香1兩,大附子半兩,肉豆蔻(去殼)半兩,木香半兩,青橘皮半兩。
反胃嘔噦吐食,數日不定。
上為末,煮棗肉為丸,如豌豆大。
每服用生薑1塊,批開,納藥3丸,溼紙裹,煨熟,爛嚼,鹽湯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三引《神巧萬金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