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朮5錢,川烏4錢,草烏4錢,遠志4錢,川椒3錢,當歸3錢,人參3錢。
渾身疼痛透骨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早、中、晚各服50-60丸,以好酒送下。
《仙拈集》卷一。
附子1枚(重7錢者,面裹炮裂,去皮臍),麒麟竭30枚,白殭蠶(炮)30枚,地龍(白項者,炒)30枚,幹蠍(全者)30枚(炒),草烏頭(去皮)2兩半,五靈脂1兩,骨碎補(幹者,去毛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(以上9味同為末),龍腦半錢,麝香半錢,丹砂1分,水銀1分,消石1分,甜消1分,朴硝1分,馬牙消1分,乳香1分,沒藥1分(以上10味同研細)。
風腳軟,不能行步。
上拌和令勻,又用飛羅面2兩,無灰酒2兩,煮糊為丸,每1丸重1錢3字,以布袋盛,掛當風處,年深不妨。若腳手麻軟,每服半丸,滴酒研爛,用生薑汁1茶腳,麝香少許,好酒1盞相和溫過,早、晚各1服。5日見效。若卒中暗風,取2丸研入生薑汁半盞,麝香半字,好酒4盞,分溫4服,初服如一食久,下第2服;漸見手開,即下第3服,見通身汗出,即下第4服,若口開不能合,不可治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針砂1兩,硇砂半兩。
男女腰痛腳冷,婦人胎冷,小腸疼痛不止。
上先將硇砂為細末,次後共針砂相和一處。
用冷水拌勻,候少痛時,用好夾綿紙重包前藥,如熱透,於痛冷處熨之,用罷就攤藥幹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四。
乳香(別研)1兩,沒藥(別研)1兩,川烏頭(生,去皮臍)1兩,破故紙(瓦上炒香)1兩,晚蠶沙1兩,川芎1兩,荊芥穗1兩,海桐皮1兩,自然銅(火煅,醋淬)1兩,草烏頭(生,去皮臍)2兩,赤小豆1兩半。
折撲傷損,閃肭筋骨,手足無力,四肢沉重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-20丸,食後煎蘇木、當歸酒送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