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楝(去核)1錢,小茴(炒)1錢,破故紙1錢,桂心1錢,木香(汁)1錢。
產時寒氣客於子門,入於小腹;或坐臥不謹,使風冷之氣,乘虛而入,此疝也。但不能脹,且無形影。
加生薑為引,入木香汁,水煎。食前熱服。
《萬氏女科》卷三。
金鈴子1兩,玄胡各1兩。
熱厥心痛;肝氣鬱熱之胃脘,胸脅痛,疝氣疼痛;婦女經行腹痛,其痛時發時止,口苦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或作或止,久不愈者。二維病。肝氣鬱滯。
上為末。
孕婦胃痛忌用,其他如膽結石及肝脈病,胃潰瘍穿孔等均非本方適應症。
每服2-3錢,酒調下,溫湯亦可。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聖惠》。
金鈴子100個(湯溫浸過,去皮;用巴豆200個捶微破,麩3升,同於銅鐺內炒金鈴子赤熟為度,放冷取出,麩、巴豆不用)。
丈夫本髒氣傷,膀胱連小腸等氣。七疝,寒注下焦,小腹引外腎疼痛,大便多閉。
去核,為末。
每服3錢,熱酒醋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十四引《經驗方》,名見《濟生》卷三。
金鈴子肉49枚(銼碎如豆大,不令研細,用巴豆49枚,去皮不令碎,與金鈴子肉同炒至金鈴子深黃色,不用巴豆),茴香1兩(炒)。
膀胱疝氣,閉塞下元,大小便不通,疼痛不可忍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食前溫酒調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川楝子1兩(淨),斑蝥14個(去頭翅足),巴豆14個(去殼並心,劈開作2片)。
膀胱疝氣,小腸偏墜,小腹撮痛,發則欲死,諸所不治者。
上2味同川楝肉於銀石瓦器內慢火炒,令川楝肉帶微黃焦色,取去斑蝥、巴豆2藥不用,只將川楝子肉別安之一處,外用茴香3錢,重和前川楝子肉,用鹽合炒令香,並前川楝子碾為細末。
病退即止,不可過劑。
每服2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。若臟腑微利,痛即愈。病久而甚,不過3服。服後仍用安腎丸、沉香蓽澄茄散吞服,以補其虛,則其疾永不作矣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