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椒1兩,木香1錢,蠍尾(去毒)半兩。
一切氣病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20丸,陳米飲吞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一引《醫方整合》。
胡椒1兩,蠍尾(去毒)5錢(一方有木香1錢)。
小兒寒積腹脹。
上為細末,面為丸,如粟米大。
每服5-7丸至10-20丸,陳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青橘皮不拘多少(用湯浸開),巴豆等分(每青橘皮1個,用巴豆1個,使麻線系合,熱麩中炒熟,去巴豆不用)。
小兒疳氣,腹大氣急,不思飲食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3歲以上每服5-7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《莊氏家傳》。
蘿蔔子、木香、陳皮、莪術、五靈脂、牽牛、神曲。
小兒腹脹。
打麵糊為丸。
1歲10丸。
《圖書整合》卷四四○引《幼幼近編》。
木香半兩,雞心檳榔(白者)1只,黑牽牛2兩(半生半炒,取頭末)1兩。
痘後腹虛腫脹滿,或氣喘粗者,此有宿垢在裡,不間餘毒、食積、蓄水。
上共為末,神曲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生薑湯送下。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三。
川巴豆殼(用醋煮,黑色為度)、青橘皮(去白)、蘿蔔子各等分。
小兒疳腫。
上為末,醋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氣腫、水腫不用此藥。
每服5-7丸,中庸赤小豆煎湯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六引茅先生方。
全蠍1錢,黑牽牛4錢(一半炒熟,一半生用),蘿蔔子4錢(一半炒熟,一半生用),陳皮2錢(去白),青皮(去瓤)2錢,京三稜2錢(炮,銼),蓬莪術2錢(炮,銼。一方生用)。
小兒脾胃氣虛,腹脹滿悶。
上為細末,麵糊和丸,如蘿蔔子大。
每服10-20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四。
青皮1兩,蓽撥半兩,胡椒半兩,木香2錢半,全蠍5枚。
小兒脾虛腹脹,或疳瀉黃瘦。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黃米大。
1周兒服15丸,空腹乳汁送下,粥湯亦得,1日2次。服訖候半時,得吃乳食。
《小兒病源》卷三。
陳皮半兩,蘿蔔子(炒)半兩,木香3錢,胡椒3錢,草豆蔻(去皮)3錢,青皮3錢,蠍梢(去毒)2錢半。
中滿下虛,單腹脹滿虛損者。
上為末,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白粥百日,重者一年。
每服30丸,食後米飲送下,1日3次。小兒丸如麻子大,桑白皮湯送下10丸,1日3次。如陰囊洪腫冰冷,用滄鹽、乾薑、白麵各3錢為末,水和膏子攤紙上,塗陰囊上。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九。
巴豆3個(去皮,分為10片),胡椒10個,丁香10個,青橘10個(湯浸1宿,不去瓤,每個入巴豆1片,胡椒1個,丁香1個,以麻縷纏之)。
小兒啼哭未定,或氣息未調,便令食乳,或寒冷相干,氣逆停滯,心胸滿悶,氣急吐逆,乳食不化。
上用釅米醋1碗,煮藥至醋盡為度,取出,細切焙乾,同為細末,粟米糊為丸,如粟米大。
每1-2歲兒2-3丸,3-4歲兒4-5丸,米飲送下,1日3次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。
丁香1分,胡椒(炒)1分,蘿蔔子(炒)2分,白牽牛(生)2分。
小兒疳氣,腹脹喘急,面目浮腫。
上為末,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3歲30丸,米湯送下。
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一。
胡椒半兩,甘遂1分,黑牽牛1兩(炒),木香1錢。
小兒腹脹氣滿如腫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-7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