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熟地黃丸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: 生熟地黃丸

配方組成

生地5錢,熟地5錢,川芎2錢半,赤茯2錢半,枳殼2錢半,杏仁2錢半,黃連2錢半,半夏曲2錢半,天麻2錢半,地骨皮2錢半,甘草2錢半,黑豆45粒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血少神勞,眼目昏黑,瞳人散大,視物昏花,或卒然見非常異處,偏頭腫悶;小兒疳,眼閉合不開,內有朦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臨臥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: 生熟地黃丸

配方組成

生地5兩,熟地5兩,天冬3兩(去心),麥冬3兩(去心),當歸3兩,白芍1兩半(炒),茯神1兩半(去木),白朮1兩半(炒),知母1兩半(炒),牡蠣3兩(生)。

功效主治

胎動,脈虛數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四: 生熟地黃丸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1兩,熟地黃1兩,玄參1兩,金釵石斛1兩。

功效主治

眉骨痛不可忍,血虛陰虛,眼目昏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。

《證治匯補》卷四: 生熟地黃丸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熟地、天麻、川芎、茯苓、當歸、白芍、黑豆、石斛、玄參、地骨皮。

功效主治

肝虛頭痛,傷寒夾癆,肝腎俱虛者。

使用方法

煉蜜為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四。
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四引《局方》: 生熟地黃丸

配方組成

生地5兩,熟地5兩,甘菊花3兩,杏仁2兩,石斛1兩半,枳殼(麩炒)1兩半,羌活1兩,防風1兩,牛膝1兩。

功效主治

眼眶骨痛,肝虛目暗,膜入水輪,眼見黑花如豆,累累數十;或見如飛蟲,諸治不愈,或視物不明,混睛冷淚,翳膜遮障,內外障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食後鹽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四引《局方》。

《醫學心悟》卷六: 生熟地黃丸

配方組成

大熟地(九蒸曬)3兩,大生地(酒洗)3兩,山藥(乳拌蒸)1兩半,茯苓(乳拌蒸)1兩半,丹皮(酒蒸)1兩半,澤瀉(鹽水蒸)1兩,當歸(酒蒸)2兩,白芍(酒炒)2兩,柏子仁(去殼,隔紙炒)2兩,丹參(酒蒸)2兩,遠志(去心,甘草水泡蒸)4兩,自敗龜版(浸淨,童便炙炒,研為極細末)。

功效主治

懸癰,生於腎囊之後,肛門之前,又名海底漏;髒毒,生於肛門之兩旁,初時腫痛。總由溼熱相火,內的庚金而然;內外痔,臁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金石斛4兩,金銀花12兩熬膏,和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早淡鹽湯送下4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心悟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