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胡索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芎3分,木香半兩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赤芍藥半兩,桂心1分,熟乾地黃1兩,枳實半兩(麩炒微黃)。
婦人血氣攻心腹疼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延胡素1兩,劉寄奴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紅蘭花子3分。
產後血運,悶絕不識人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童便半盞,酒半盞相和,暖過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延胡素1兩,乾漆1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旱蓮子1兩,桂心1兩,當歸(銼,微炒)1兩。
產後惡露不盡,腹中疼痛不可忍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延胡索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桂心1兩。
產後兒枕攻上下,心腹疼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童便、酒各半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。
延胡索1兩,白朮1兩,當歸1兩(銼碎,微炒),桂心1兩,赤芍藥1兩,芎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木香1兩,琥珀1兩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婦人血虛氣弱,風冷搏於臟腑,致成勞損,體瘦無力,食飲減少,臍腹多疼,肢節拘急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歸尾1兩(一用當歸),延胡1兩,五靈脂1錢半,蒲黃(炒)1錢半,赤芍5錢,桂心5錢,紅花2錢。
產後兒枕痛。
上為末。
水、酒各1盞煎,入童便1盞,溫服。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七。
延胡索1兩,當歸(去蘆頭)1兩,沒藥半兩。
婦人血風冷,月水不調,攻刺臍腹、腰腿疼痛,面色萎黃,寒熱麻木,四肢困弱,飲食減少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用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同煎7分,食前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二引《仁存方》。
延胡索1錢,乳香半錢(研),木香半錢。
兒初生下,盤腸刺痛,面色青,啼哭不止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少許,水7分盞,煎至5分,不拘時候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四一引《管見大全良方》。
延胡索2兩(肥者)。
雙身心腹痛不可忍者,及腰腿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又加地黃末1兩,急服5錢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八引《仁存方》。
延胡索1兩,蒲黃1兩,肉桂半兩(去粗皮)。
車馬墜損,瘀血不散,攻刺疼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用瀝油半盞調下,日3-4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一。
釜底墨(醋炒令乾透)、延胡索、劉寄奴、桂心、菴閭子各等分。
產後臍下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以熱酒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一。
肉桂、延胡各等分。
產後小腹痛,可按而止者;產後血暈,血塊痛。
上為細末,聽用。
每服以生化湯加入延胡索散,再加入熟地2錢。
《胎產心法》卷下。
延胡索3錢,茴香3錢(炒),甘草3錢,蓬術3錢。
氣積食積成塊,及盤腸氣痛,腸中一切冷痛。
每服1錢,水5分,煎至3分,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。
延胡索1兩半,桂心1兩半,沒藥1兩半,黃耆1兩半(銼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白蘞1兩,桑寄生1兩,熟乾地黃1兩半。
傷折疼痛,筋骨未合,肌肉未生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延胡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生地、丹參、紅花、香附、烏藥、熟艾、砂仁、生蒲黃。
四十左右先期斷絕,血滯者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。
當歸5錢(酒浸),延胡索5錢,赤芍藥5錢,蒲黃5錢(紙隔炒),桂5錢(不見火,去皮),乳香5錢(水研),沒藥5錢。
產後血氣攻刺,腹痛不止,及新舊虛實痛不止;月經不調,脈弦滯澀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空心酒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五引《產經》。
延胡索1兩,當歸1兩,真琥珀1分,蒲黃(炒)1分,赤芍藥半兩,桂心3分,紅藍花2錢。
產後兒枕腹痛;產後房勞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以童便合溫溫調下,食前服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二十引《經驗婦人方》。
延胡索半兩,鉛白霜(研)1分。
小兒涎嗽。
上為散,和勻。
每服1字匕,塗乳上令兒咂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五。
延胡索1兩,橘子仁1兩,蒲黃1兩,虎脛骨1兩(塗酥炙令黃),蕓薹子1兩,桂心半兩,牽牛子3分(1半微炒,1半生用),當歸1兩(銼,微炒)。
踠折,筋骨疼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延胡索1兩(生用),荊三稜1兩(生用),蓬莪術1兩(酒浸少時),當歸1兩(酒洗,焙乾)。
婦人血氣走作,疼痛不可忍者,及月水不調,面色萎黃,吃食減少,及生產後諸疾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空心溫酒送下;如血氣發甚者,及月水不勻,並用童便、酒、紅花同煎調下。只3服愈矣。
《博濟》卷四。
延胡索半兩,橘核半兩(炒),人參半兩,乳香1分(研),地龍(去士炒)1分。
風冷注氣,胸膈刺痛,轉動不得,四肢厥冷,面目青黃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溫酒調下,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○。
延胡索1兩,當歸1兩(切,焙),蒲黃1兩(炒),芎1兩,生乾地黃1兩(焙),赤芍藥1兩,澤蘭1兩,蓬莪術1兩(煨,銼),天麻1兩,桂1兩(去粗皮),滑石1兩,地榆(醋炒,焙)半兩。
室女月水不利,骨節痠痛,頭面微浮,筋脈拘急;或生丹疹,寒熱不時,飲食無味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溫酒或薄荷茶清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