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朮(半斤同皂莢3挺砂鍋內河水煮1日,去皂莢,將蒼朮颳去皮,切片,鹽水炒淨)3兩,木賊半兩(去節),草決明半兩,荊芥半兩,旋覆花半兩,甘草半兩(炙),菊花(去蒂)半兩。
見風流淚,見東南風則甚,漸生翳膜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空心、臨臥濃茶調下。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五。
甘菊花1兩,芎1兩。
風頭痛,每欲天陰先發者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,名見《雞峰》卷十三。
菊花、芎各等分。
風毒上攻,頭昏眼暈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-2錢,食後、臨臥茶清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○五引《經效濟世方》。
黃芩2兩,大黃2兩,菊花2兩,甘草2兩,防風2兩,土當歸半兩。
目赤腫,及因麻痘傷寒後,服熱藥並毒食,致令腫痛,如桃李大,不得開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水1盞煎,空心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四。
菊花1兩,川芎1兩,木賊1兩,香附子1兩,夏枯草1兩,羌活1兩,草烏1錢,防風5錢,甘草5錢,荊芥5錢,白芷5錢。
熱淚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茶下;水煎服亦可。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菊花、甘草、防風、荊芥、蟬蛻、大黃、石決明各等分(煅)。
目痛而身熱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食後、臥時水1鐘調下,茶亦可。
《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》。
菊花、川芎、細辛、白芷、白朮各等分。
老人冷淚不止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後白滾水送下
《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》。
地黃、當歸、柴胡、菊花、黃連、黃芩、天門冬、天花粉、麥冬、甘草、芍藥。
羞明怕日。
上為散服。
《治痘全書》卷十四。
甘菊5錢,防風5錢,前胡5錢,細辛2錢半,桂心2錢半,甘草。
鼻塞多涕。
上為末。
臨服加麝香少許,荊芥湯下。
《誠書》卷七。
甘菊花9g,防風9g,枳殼5g,羌活6g,旋覆花9g,生石膏15g,荊芥6g,甘草6g。
急性溼疹。
水煎服。
《中醫面板病學簡編》。
白菊花3兩,綠豆殼1兩,蜜蒙花1兩,旋覆花1兩,谷精草1兩,甘草1兩。
痘瘡入眼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錢,幹柿1枚,粟米泔1盞,煎幹盡為度,取幹柿食後服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。
菊花3分,羚羊角3分(鎊),蔓荊實3分,玄參半兩,防風1兩半(去叉),芍藥1兩半,子芩1兩。
目漸致倒睫,隱澀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不去滓,入馬牙消末1字,打勻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○。
蟬蛻1兩(去足),木賊1兩(童便浸1宿,曬乾),白蒺藜3兩(炒焦,去刺),羌活3兩,白菊花4兩,荊芥2兩,甘草2兩。
肝受風毒,眼目昏朦,漸生翳膜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食後茶清調下。
《直指》卷二十。
菊花2兩,旋覆花1兩,芎半兩,惡實半兩(炒),白蒺藜半兩(炒去角),石膏(水飛)半兩。
風毒攻入系頭,目風眼寒及昏澀。
上藥除石膏外,為散。
每服1錢匕,食後、臨臥熟水調下,服半月見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石膏、甘菊花(去梗)、防風(去蘆)、旋覆花(去梗)、枳殼(去瓤)、蔓荊子、甘草(炙)、川羌活(去蘆)各等分。
風熱上攻,頭痛不止,口乾煩熱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濟生》卷八。
菊花1兩,蒼朮5兩(肥實者,就銀石器入皂莢1寸,以河水煮1日,去皂莢,取術,以銅刀颳去黑皮,切,曬乾取3兩),荊芥穗1兩,草決明1兩(溫水洗),木賊1兩,旋覆花1兩,甘草(炙)1兩,蟬蛻(溫水洗)3分,蛇蛻(微炙)1分。
風邪牽睛,目偏視,視物不正,目風淚出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匕,加蠟茶半錢匕,空心、臨臥點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菊花1兩(焙),排風子1兩(焙),甘草(炮)1兩。
熱毒風上攻,目赤頭眩,眼花面腫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夜臥時溫水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四。
甘菊花1兩,牛黃(研)半兩,犀角(鎊屑)3分,鐵粉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黃連(去須)3分,鉛霜半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白附子(炮)半兩。
膽伏熱,精神驚悸不安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匕,食後淡竹瀝調下;或金銀煎湯下亦得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二。
菊花1兩,地骨皮1兩,石膏1兩(研),蒺藜子(炒去角)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首風頭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食後熱湯點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。
白蒺藜3兩(炒去尖),蟬蛻3兩(去頭足翅),羌活(去苗,不見火),木賊草(去根節)3兩,菊花(去梗)6兩。
肝氣風毒,眼目赤腫,昏暗羞明,隱澀難開,攀睛瘀肉,或癢或痛,漸生翳膜,
上為細末。
忌發風、醃藏、炙煿物。
每服2錢,食後、臨臥茶清調下。
《局方》卷七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。
菊花1兩,蜜蒙花半兩,甘草半兩(生),梔子仁半兩,芎半兩,大黃半兩,蒺藜子1兩(炒去角),防風1兩(去叉),當歸(切,焙)1兩。
一切眼疾,肝熱上攻,羞明畏日,淚出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食後、臨臥麥門冬熟水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二。
甘草1兩半,川芎1兩,蒼朮1兩,甘菊1兩,防風3錢,白蒺藜3錢,羌活3錢,木賊3錢,麻黃3錢,黃連3錢。
頭目眩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食後、臨臥酒茶吞下,1日3-4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五引《海上方》。
薄荷(去土)3兩,甘草(微炒)2兩,大黃1兩(去粗皮),芒消1兩,甘菊花半兩(去枝杖並土),縮砂仁半兩。
眼目暴赤,生瘡赤腫疼痛,目自淚出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食後茶清調下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十。
菊花、前胡、旋覆花、芍藥、玄參、苦參、防風各等分。
老人春時熱毒,風攻頸項,頭痛面腫及風毒眼澀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食後、臨臥用溫酒調下;不飲酒,用米飲調下亦得。
《養老奉親》。
菊花4兩(炒),防風2兩(去蘆頭),白蒺藜1兩(炒過,搗去角),牛蒡子1兩(炒熟),甘草1分(炙)。
肝腎風毒氣衝目,腫痛昏暗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熱水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。
菊花1兩,蒺藜子半兩(炒去角),芎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木香1分,甘草(炙)1分。
肝膈風壅上攻,眼目飛血赤脈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匕,沸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五。
菊花半兩,牛蒡子半兩(炒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肝虛,風毒氣眼目昏,多淚澀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匕,溫水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二。
菊花1斤12兩(去梗),荊芥穗14兩,旋覆花(去梗)14兩,甘草4兩(炙),決明子11兩(炒),木賊11兩,蒼朮11兩(米泔浸1宿,去粗皮,炒),枸杞子6兩。
男子、婦人風毒氣毒,翳膜遮障,羞明怕日,倒睫多淚,緣眶赤爛,及婦人血風攻疰,暴赤眼腫痛,一切眼疾,小兒膚瘡熱毒入眼生翳膜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半,食後清米泔水或薄荷蜜湯調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甘菊1兩,防風1兩,細辛半兩,桂心半兩,甘草1分。
鼻塞多涕。
上為末。
每服半錢,入乳香少許,乳後荊芥湯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三引張渙方。
菊花1兩,細辛2兩,附子2兩,桂心2兩,乾薑2兩,巴戟2兩,人參2兩,石南2兩,天雄2兩,茯苓2兩,秦艽2兩,防已2兩,防風3兩,山茱萸3兩,白朮3兩,薯蕷3兩,蜀椒5合。
頭面遊風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下,日3次。
《千金》卷十三。
甘菊花8兩,牛蒡子(炒焦)8兩,防風3兩,白蒺藜(去刺)1兩,甘草1兩。
肝腎風毒,熱氣上衝眼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食後、臨臥熟水調下。
《本事》卷五。
甘菊花1兩,旋覆花3分,生乾地黃半兩,羚羊角屑1兩,海桐皮半兩,秦艽半兩(去苗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防風3分(去蘆頭),蔓荊子3分,決明子半兩,芎半兩。
墜睛。風毒牽瞳仁向下,眼帶緊急,視物不明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,臨臥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菊花1兩,白附子(炮)3分,防風(去叉)半兩,甘草(炙)1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。
風痰氣厥,頭疼昏眩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以蠟茶清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。
甘菊花1兩,前胡1兩(去蘆頭),防風1兩(去蘆頭),羌活1兩,生乾地黃1兩,決明子1兩,木通1兩(銼),茯神1兩,車前子1兩,羚羊角屑1兩,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地骨皮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風赤眼,積年不愈,腫澀疼痛,心神虛煩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食後去滓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甘菊花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赤茯苓半兩,麥門冬半兩(去心),犀角屑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羌活半兩,地骨皮半兩,羚羊角屑半兩,蔓荊子半兩,川升麻半兩。
上焦壅滯,頭面風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七。
甘菊花1兩,羌活1兩,蔓荊子1兩,半夏1兩(湯浸7遍,去滑),芎1兩,枳殼1兩半(麩炒黃,去瓤),石膏1兩,赤芍藥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眼風毒攻眉骨及目睛,疼痛如欲破,磣澀淚出,目不能開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甘菊花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決明子1兩,梔子仁1兩,黃芩1兩,車前子1兩,川升麻1兩,玄參1兩,地骨皮1兩,柴胡1兩(去苗),麥門冬1兩(去心),生乾地黃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羚羊角屑1兩。
肝心壅熱,眼澀痛。
上為散。
忌炙煿、油膩、熱面、生果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淡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甘菊花1分,牯牛膽1枚(陰乾),寒水石1分,雌雞肝1枚(陰乾)。
小兒青盲及雀目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取豬肝血,不至3-5服驗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
甘菊花1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葛根1兩(銼),黃芩1兩,羚羊角屑3兩,玄參3分,梔子仁3分,赤芍藥3分,甘草(炙微赤,銼)3分。
時氣頭痛至甚,及百骨節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菊花1兩,防風1兩(去叉),木通1兩(銼),木賊1兩(銼),仙靈脾1兩(銼),荊芥1兩(去梗),甘草(炙)1兩。
眼目膚翳侵及瞳仁,如蠅翅狀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食後用茶半錢匕,同點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