檳榔1兩(銼),肉豆蔻1兩(去殼),青橘皮1兩(湯浸,去白,焙),乾薑1兩(炮),木香1兩,巴豆(去皮心膜)50粒(炒黑色,研如膏)。
食症,氣聚不消。
上藥5味為末,入巴豆同研令勻,浸研鹽、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-2丸,煎生薑、橘皮湯送下,良久以粥飲投之。以利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。
木賊1兩,何首烏1兩,荊芥穗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雞冠花(焙)1兩,芷殼(去瓤,麩炒)1兩,五倍子1兩,黃耆(銼,焙)1兩,槐花(炒)1兩,槐角1兩(同為細末),豬蹄甲(用豬蹄向後小爪,不著地甲)1兩,皂角子1兩,皂角刺1兩,麝香皮子1兩,榼藤子1兩,百藥煎1兩,刺蝟皮1兩(入瓷罐內鹽泥固濟了,候幹,用炭火煅至青煙出,取出與前藥末同研細,次入麝香2錢)。
一切痔漏,久不愈者。
上藥用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食前米飲送下,病久者當常服,即去根本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三。
海浮石1兩(釅醋淬7次,餘醋另放),草烏頭1兩(醋浸,炮裂),巴豆49粒(去皮,生用,另研),乳香半兩,沒藥半兩(另研)。
惡瘡。疔黃,腦背癰疽。
上為細末,用前餘醋打糊為丸,如豌豆大。
忌食熱物半日。
每服7丸至9丸,食前冷酒送下。取快利2-3行或吐出惡物為效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一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天雄1兩半,附子1兩半,草烏頭1兩半(並炮,去皮臍尖),骨碎補3兩(去毛),白膠香2兩(研),川烏頭1兩2錢(炮,去皮臍尖),防風1兩(去蘆頭),天南星1兩(炮),錫藺脂1兩(甘鍋盛,火煅7遍,醋淬7遍),萆薢1兩,白附子1兩(炮),自然銅1兩(火煅7遍,醋淬7遍),胡蘆巴1兩,破故紙1兩,白殭蠶1兩(炒,去絲嘴),五靈脂1兩(炒),赤小豆1兩(生用),糯米1兩(炒焦),乳香1兩(別研),沒藥(別研)1兩。
男子婦人,左癱右瘓,口眼喎斜,打撲傷損,筋骨疼痛,語言謇澀,行步艱難;一切風疾,下注腰腳,鶴膝風等。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如腰以上疼痛等病,食後細嚼,荊芥茶送下;如腰以下疼痛等病,食前嚼,胡桃酒送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一。
木香1兩,乾薑1兩(炮),大黃1兩(生),陳橘皮(湯浸,去瓤)1兩,巴豆(去皮膜)1兩(冷水浸1宿,焙乾研細,或與前藥1處搗羅)。
時氣。
上為細末,用沙糖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懷身人不得與吃。
患者3日外,酌其毒氣傳入,末曾疏利,每服5丸,早、晚以粥飲送下。如藥未行,熱茶投之。上有疾即吐,下有疾即瀉。汗出或吐瀉不止,即以黃連湯止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九引《博濟》。
安息香半兩,乳香半兩,丁香半兩,木香半兩,沉香半兩(銼),無食子半兩,肉豆蔻半兩(去殼),當歸半兩(切,焙),麒麟竭半兩,沒藥半兩,密陀僧半兩(煅),阿魏半兩,巴豆3分(去皮心膜,醋煮),砒霜(入綠豆半兩同研)3分。
腸風痔疾,遠年不愈,疼痛不可忍者。
上14味,先將乳香、安息香、阿魏、麒麟竭、沒藥等細銼,水少許浸1宿,來日細研如膏,餘藥搗羅為末,與膏同研為丸,如黃米大。
每服1丸,空心冷茶嚥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熟乾地黃(焙)10兩,天門冬(去心,焙)7兩,巨勝子(炊去皮,曬乾)5兩,白茯苓3兩(去黑皮),甘菊花3兩,肉蓯蓉2兩(酒浸,切,焙),牛膝2兩(酒浸,切,焙),山芋2兩,桂1兩(去粗皮),酸棗仁1兩(炒),甘草1兩(炙,銼),巴戟天(去心)1兩。
瘛病筋脈相引。
上為細末,煮棗肉與熟蜜和搗三千杵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至40丸,空心、日午溫酒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舶上硫黃1分,巴豆(去皮)半兩(2味同以生絹袋子盛於漿水內,用文武火煮1伏時,放冷,另研極細),柴胡半兩(去蘆),附子1兩(炮),乾薑半兩,陳橘皮(去白)1分,桔梗1分,青黛半兩,當歸1分。
諸積,腹脅脹痛,冷氣攻疰;婦人血氣;小兒夜啼,胃冷痰涎等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每服2丸至3丸,溫水送下。婦人血氣,醋湯送下;小兒夜啼,常服1丸,溫水送下;水瀉,生、熟水送下;血淋,地榆湯送下;白痢,乾薑湯送下;痰涎並多,生薑湯送下;一切氣疾,煎生薑橘皮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博濟》卷二。
蒿節內蟲(7月初5日或15日取)、辰砂、輕粉、麝香少許(一方不用)。
慢驚風,急驚風。
上先以辰砂、輕粉為末,入蒿蟲研勻,入麝香,丸如黍米大。
每服半歲、一歲兒1丸,二歲2丸,三歲3丸,乳汁送下;或冷水亦得。一方男取女乳,女取男乳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四引《瑞竹堂方》。
鎮心丸10丸,天麻防風丸15丸,牛黃清心丸10丸,抱龍丸10丸,麝香半兩,龍腦半錢,硃砂(水飛為衣)。
小兒驚風。
上一處為丸,如粟米大。
每服3丸,十歲以上5丸,以下者2-3丸,薄荷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三。
木香、全蠍、胡椒。
小兒脾癖癥瘕,及一切脾疳。
上為細末,米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0-40丸,空心飲送下。
《袖珍》卷四。
蒼朮2兩,陳皮1兩,厚朴1兩,夜明砂1兩。
小兒脹久中虛,停溼生熱,致生黃疸。
上為末,用綠礬2兩化水,入醋少許,煮麵糊,或煮棗肉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0丸,米飲送下。
《醫學入門》卷六。
蒼朮、厚朴、陳橘皮、甘草、夜明砂(略炒)、針砂(醋淬,炒)、皂礬(醋煮幹,煅紅)各等分。
上為末,紅棗肉為丸,如綠豆大。
忌一切血及蕎麥麵。
空心米飲送下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