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寶丹

《良方集腋》捲上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蝸牛(即揹包蜒蝣,極大者,煅)5枚,兒茶2錢,活松樹皮2錢(煅存性,勿沾灰塵),冰片7分(研)。

功效主治

結毒喉爛,蒂舌落,上顎穿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吹之。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方集腋》捲上。

《集驗良方,續補》引程琢齋方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犀牛黃3分(另研),天麻3錢,麝香1分(去毛淨,另研),桔梗3錢,殭蠶3錢,橘紅3錢,全蠍1錢(洗淡,酒炒),生半夏2錢,蟬衣2錢,廣鬱金2錢,茯神3錢,蘇薄荷4錢,遠志3錢(去心),枳殼5錢,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風寒發熱,痰滯停食及急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曬研,各為細末,稱準分兩,和勻,共研極細,另加鉤藤鉤1兩煎汁,再加黑沙糖5錢煎水,濾淨,搗為丸,如芡實大,一料約150丸,漂淨硃砂為衣,外滾赤金箔30張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集驗良方,續補》引程琢齋方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一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牛膽黃6分,琥珀3分,乳香3分,沒藥3分,珍珠4分,天竺黃1錢4分,生礬5分,枯礬5分,雄黃5分,青魚膽5分,白粉霜(即白降丹)5分,麝香分半,白砒(用人糞尖黃土各和勻包砒,碳火煉,穢氣盡為度,開啟用砒)5分。

功效主治

噎膈反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和勻,陳年老米打糊為丸,如綠豆大,曬乾,密收瓷器,勿走藥氣。

注意事項

忌酒色、生冷、油腥。

使用方法

壯者服5丸,弱者3丸,白滾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一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六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戌腹糧(即將大米淨室與犬食飽,取其糞中米洗淨)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脾胃虛寒,肢冷不食,伏陷不起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炙幹研細,每1兩入麝香1-2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六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十六引《馮氏秘方》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雄鼠骨1副(其鼠要8兩以上者,越大越好,理毛,用草紙包7層,再用稻草包緊,黃泥封固,用稻糖煨熟去肉,揀出全骨,酥油炙黃,研為細末,入後藥),北細辛(洗淨土,曬)1錢5分,真沉香1錢5分,破故紙(青鹽水炒)5錢,白石膏(青鹽水炒)5錢,骨碎補(去淨毛,蜜水炒)5錢,全當歸(酒炒)5錢,旱蓮草(酒炒)5錢,香白芷(青鹽水炒)3錢,懷生地(酒炒)3錢,綠升麻(焙)2錢,沒石子雌雄1對(酒煮、火烘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同鼠骨末合在一處拌勻,用銀盒或鉛盒盛之。

使用方法

每早擦牙漱咽,久而不斷。牙齒動搖者,仍可堅固,不動者永保不動,甚之少年有去牙1-2,在3年以內者,竟可復生,頗小而白,久則如故,妙不可言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十六引《馮氏秘方》。

《靈苑方》引鄭感方(見《蘇沈良方》卷五)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生烏犀1兩,生玳瑁1兩,琥珀1兩,硃砂1兩,雄黃1兩,牛黃1分,龍腦1分,麝香1分,安息香1兩半(酒浸,重湯煮令化,濾去滓,約取1兩淨),金箔50片,銀箔50片。

功效主治

卒中急風不語,中惡氣絕,中諸物毒暗風,中熱疫毒,陰陽二毒,山嵐瘴氣毒,蠱毒水毒,產後血暈,口鼻血出,惡血攻心,煩躁氣喘,吐逆,難產悶亂,死胎不下。又療心肺積熱,伏熱嘔吐,邪氣攻心,大腸風秘,神魂恍惚,頭目昏眩,睡眠不安,唇口乾燥,傷寒狂語。又療小兒諸癇,急驚心熱,卒中客忤,不得眠睡,煩躁風涎搐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丸,如皂角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人參湯送下,小兒量減;血病,生薑、小便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靈苑方》引鄭感方(見《蘇沈良方》卷五)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生犀角(鎊)1兩,生玳瑁(鎊)1兩,琥珀(研)1兩,丹砂(研)1兩,雄黃(研)1兩,牛黃半兩(與上2味各研勻),安息香1兩半(酒浸,重湯煮令化,濾去滓,約取1兩,淨研如膏)。

功效主治

心熱膽虛,喜驚多涎,夢中驚魘,小兒驚熱,女子憂勞血厥,產後心虛怔忪等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七味,內六味搗研為末,以安息香膏為丸,如皂莢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人參湯送下。小兒量度加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○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玳瑁(鎊)1兩,雄黃(研)1兩,丹砂(研)1兩,安息香(酒化,重湯熬成煎)1兩,白芥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惡鬼注。

炮製方法

上五味,除安息香外,搗研為末,以安息香煎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溫酒研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○。
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蛇含石(火煅醋淬末)1兩,白附子(炒)5錢,膽星(炒)5錢,硃砂(水飛)5錢。

功效主治

疹後發熱成疳。

炮製方法

端午日取粽尖,同杵千下為錠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1錢,小人3分,燈心湯磨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。

《人已良方·小兒科》引霍文林秘方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人參5錢,木香2錢半,砂仁1兩5錢,白茯苓1兩5錢,香附5兩(童便制),桔梗1兩,黃耆2兩(蜜炙),淮山藥1兩(酒蒸),莪術2兩(醋制),甘松1兩5錢(洗去泥,研末,另包),琥珀5錢(另研),山楂肉5錢,硃砂5錢,遠志1兩(制),益智仁1兩3錢,滑石6錢(水飛過),甘草1兩(蜜炙),珍珠4錢(另研包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個重1錢。

使用方法

1歲服半丸,3-4歲服1丸,看病深淺服之。疝氣偏墜,大小茴香湯送下;大便出血,槐花、蒼朮湯送下;中風痰厥,不省人事,生薑湯送下;咳嗽喘急,麻黃、杏仁湯送下;小便不通,車前子湯送下;霍亂,紫蘇、木瓜湯送下;夜出盜汗,浮小麥湯送下;咳嗽痰喘,陳皮湯送下;夜啼不止,燈心、薑湯送下;洩瀉,炒黃色米湯送下;慢驚風,人參、白朮湯送下;急驚搐溺,薄荷湯送下;痘疹不出,升麻湯送下;發熱,金銀薄荷湯送下;蟲積,苦楝根煎水送下;傷寒挾驚發熱,姜、蔥湯送下;汗出為妙;停食嘔吐腹脹,大便酸臭,積聚腹痛,生薑湯送下;疳症身瘦,腹大而手足細小者,陳倉米湯送下;或淋、或腫、或脹,赤白痢症.俱用陳倉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人已良方·小兒科》引霍文林秘方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三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鹿茸1兩(酥油炙脆),大石燕1對(重67錢者,真米醋浸1日夜,再以薑汁浸透),熟地6錢,蓯蓉6錢,穿山甲(燒酒浸1日夜,曬乾,酥炙黃色)5錢,枸杞5錢,硃砂(蕎麵包蒸1日,去面)5錢,附子(去皮臍,用川椒、甘草各5錢,河水煮3炷香)5錢,天冬4錢,瑣陽(燒酒浸,焙7次)4錢,破故紙(酒浸焙)1錢半,當歸(酒浸)1錢半,紫梢花(河水漂,取出,酒焙乾)1錢半,鳳仙花子(酒浸,焙乾)1錢半,青鹽(拌炒杜仲用)1錢半,海馬1對(酥炙黃),淫羊藿(剪去邊,人乳浸1日夜,炙黃)1錢半,砂仁(薑汁煮炒)2錢半,丁香(用川椒微火焙香去椒)2錢半,地骨(水洗蜜浸)2錢半,杜仲(童便化青鹽拌炒斷絲)2錢半,牛膝(酒洗)2錢半,細辛(醋浸)2錢半,甘菊(童便浸,曬)2錢半,甘草(蜜炙)2錢半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精製如法,各為極細末,以童便、蜜、酥油拌勻,入瓷瓶鹽泥封固、重湯煮3炷香,取出露1宿,捏作1塊,入銀盒內按實,外以鹽泥封固,曬乾,再入鐵鑄鐘鈴內,其鈴口向上,將鐵線從鼻內十字拴定,用黑鉛10-20斤熔化傾鈴內,以不見泥毬為度,入灰缸火行3方,每方1兩6錢,漸次挨鈴,寅戊更換,上置滴水壺1把,時時滴水於內,溫養35日,用烙鐵化去鉛,開盒,其藥紫色,瓷罐收貯,黃臘封口,埋淨土內一宿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分,放手心內,以舌紙之,黃酒送下,漸加至3分為止,久服奇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三。

《一盤珠》卷九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早米飯1碗。

功效主治

痘疹洩瀉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將米飯炒成黑色,煎水半碗,徐徐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一盤珠》卷九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一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麻黃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當歸、赤芍、大黃、芒消、川芎、黃芩、桔梗、連翹(去心)、白朮(土炒)、梔子、石膏(煅)、甘草(生)、滑石、全蠍(去毒)、細辛、天麻、白附子、羌活、殭蠶(炒)、川連、獨活、黃柏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急驚風屬火鬱生風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5分。

使用方法

量兒大小與之,生薑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一。

《奇方類編》卷下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川烏2錢,草烏2錢(同川烏酒浸,剝去皮,麵包煨熱,取淨肉用),穿山甲2錢(炒),膽礬2錢,乳香(去油)3錢,沒藥(去油)3錢,蟬退(去頭足)3錢,全蠍(石灰水洗,去頭足尾,瓦上焙乾)3錢,熊膽3錢,銅綠(水飛)3錢,荊芥穗(去肉)3錢,殭蠶3錢,血竭3錢,雄黃3錢,牙皂(去皮,酥炙)2錢,信2錢(用豆腐1塊,厚2寸,中挖1孔,納信於孔中,以豆腐蓋信,酒煮3個時辰),蜈蚣5條(大者,酒蒸去頭足,瓦焙小者用),麝香7分,硃砂7錢(水飛,1半入藥,1半為衣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,腫毒,對口背疽,乳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重4分1粒,以黃蠟為殼。

使用方法

臨用時,蔥頭3寸,生薑3片,用黃酒煎1小鐘,將藥化開送下,隨量飲醉。蓋被出汗,2-3服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方類編》卷下。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當歸5錢,生地5錢,白芍5錢,梔子1錢5分,黃連1錢5分,薄荷1錢5分,白菊花1錢5分,防風2錢,白芷2錢,荊芥2錢,黃芩2錢,連翹2錢,細辛1錢(上用砂鍋水煎,去滓,再煎汁1茶鍾,入蜜5錢,熬成膏,調後細藥為錠子、或為小丸子),爐甘石1兩(煅紅,入黃連水淬,飛過),冰片3分,熊膽3分,琥珀(生研)4分,象牙(煅)4分,珍珠4分,乳香4分,沒兩(去油)4分,真麝香1分5厘(先將後8味共為細末,後入爐甘石英鐘同研極細,用前膏藥調成小丸子)。

功效主治

風火流淚、紅爛、雲翳、腫脹、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點時將藥1粒,淨水在手掌和勻,用銀簪或骨簪點藥兩眼角。暴發過3日,點1次即好。風火爛眼等症,點3晚即愈,雲翳點好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木香3錢,沉香3錢,狗寶3錢,硼砂2錢,雄黃1錢5分,硃砂1錢5分,鴉片1錢,冰片5分,麝香5分,牛黃1錢,金箔40張。

功效主治

膈氣痰火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射干4兩,煎汁為丸,如稀,加蒲黃木同和,每丸3分,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服時用梨1塊,挖1孔入丸1粒,臨臥連丸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八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辰砂5兩,生犀5兩,玳瑁5兩,雄黃5兩,琥珀5兩,人參5兩,牛黃2兩半,麝香1兩2錢半,龍腦1兩2錢半,天南星2兩半(水煮軟,切片),銀箔250片(入藥),金箔250片(半入藥,半為衣),安息香5兩(用酒半升,熬成膏),龍齒2兩(水飛)。

功效主治

卒中風,急不語,中惡氣、卒中諸物毒,暗風,卒中熱疫毒,陰陽二毒、嵐瘴毒,誤中水毒,產後血暈,口鼻血出,惡血攻心,若煩躁、心肺積熱,霍亂吐利,風注轉筋,大腸風澀,神魂恍惚,頭目昏眩,眠睡不安,唇口焦乾,傷寒狂語,小兒急驚風,熱卒中,皮瘙癢客忤不得眠睡,煩躁驚風搐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安息香膏,重湯煮煬搜劑,旋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小兒1-2丸,人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八。

《慈幼新書》卷一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滑石6兩,甘草1兩,木香1兩,陳皮1兩,莪術1兩,三稜1兩,茯神1兩5錢,白朮1兩5錢,山藥1兩5錢,遠志1兩5錢,青皮1兩5錢,甘松5錢,益智仁7錢5分,麝香1錢5分(1方有人參1兩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胎熱,生後氣急喘滿,眼閉或目赤,眼胞浮腫,精困呵欠,呢呢作聲,遍體壯熱,小便赤,大便澀,時復驚煩。

炮製方法

蜜為丸,如芡實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燈心湯調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幼新書》卷一。

《活人方》卷七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西牛黃5分,麝香5分,全蠍7分(去尖、酒洗,焙燥),白殭蠶7分(取直者焙燥),硃砂1錢(飛細),真佛金10張。

功效主治

男婦小兒,風痰入於包絡,則心神失守,不省人事;凝滯臟腑,則氣道不通,痰壅喘急,二便秘結,阻塞經絡,則口眼斜,手足搐搦,肢體振掉,或因驚觸,或由惱怒,或從心腎不交,虛火衝虐,或產後血脫,陰火妄行,卒然暴中,及癲癇狂躁。

炮製方法

共乳細無聲,入瓷瓶塞固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每服7厘,老弱半分,小兒3厘,用陳膽星7分,南星7分,半夏7分,天麻7分.橘紅7分,枳殼7分,防風7分,防已7分.川芎7分,當歸7分,麻黃7分.薄荷7分,木通7分,甘草7分,生薑2片,大棗2枚,赤金首飾1事,水煎濃汁,不拘時候,調前末藥溫服。取微汗;如無汗,以餘汁熱服催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方》卷七。

《溫病條辨》卷一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犀角(鎊)1兩,硃砂(飛)、琥珀(研)1兩,玳瑁(鎊)1兩,牛黃5錢,麝香5錢。

功效主治

太陰溫病,發汗過多,神昏譫語者。

炮製方法

以安息重湯燉化,和諸藥為丸100丸,蠟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溫病條辨》卷一。

《何氏濟生論·附錄》卷八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白茯苓2錢,廣木香5分,砂仁3錢,硃砂1錢,遠志2錢,桔梗(炒)2錢,滑石1兩2錢,香附(炒)1兩,甘草1兩4錢(炙去皮),蓬莪4錢,黃耆(炙)2錢,山藥2錢,甘松(水洗曬)3錢,山楂2兩,益智仁(去殼)3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發熱頭疼,驚悸咳嗽,氣粗麵赤;或嘔吐洩瀉,腹脹腹痛及瘧疾盜汗。

炮製方法

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。小兒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發熱頭痛,驚悸咳嗽,氣粗麵赤,無汗,姜、蔥湯熱服;傷風夾驚,發熱咳嗽,面青夜啼,停滯作洩,小便不清,嘔吐作渴,肚腹膨脹,燈心、薑湯服,瘧疾,蔥、姜、桃頭湯空心服;出汗、盜汗,燈心、浮麥湯下;腹痛,烏梅、薑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何氏濟生論·附錄》卷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六引《經效濟世方》: 至寶丹

配方組成

草烏頭1斤(用大豆2升,鹽4兩,入砂鍋內煮3夏時,令烏頭極爛為度,其豆取出埋土中1尺,以烏頭入木臼內搗300杵,拍作餅子焙乾)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空心,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六引《經效濟世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