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石1兩,水銀1兩,雄黃1兩,硃砂1兩,硫黃(與水銀結為砂子)1兩,金箔1兩半。
痔漏瘰癧,筋骨疼痛。
上為末,取1瓷瓶子,鹽泥固濟,待於,入藥於瓶子內,其瓶蓋鑽作一竅,如半錢孔大,蓋瓶口訖,仍納煻灰中煨之,不得使令火大,恐藥飛走,專候竅中陰氣盡,以鹽泥閉塞其竅,以火半斤,養3日滿,即用火1斤,燒17日,候冷取出,於土坑中出火毒,3日後細研,以棗肉為丸,如麻子大。
忌羊血。
每服3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五。
厚朴4兩,紅曲末4兩,木通2兩。
痢疾。
上為細末,水泛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錢,白痢,沙糖湯送下;赤痢,米湯送下;休息痢,烏梅冰糖湯送下。
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。
膽礬2錢,銅綠2錢,杏仁3錢,黃升藥3錢,銀硃2錢,輕粉3錢,生石膏7錢。
梅毒注於大腸,肛門破爛。
研至無聲。
摻患處。
《內外驗方秘傳》。
犀黃4分,雄黃2錢,大黃4錢,天竺黃4錢,藤黃2錢(9曬,去酸味),冰片4分,兒茶2錢,參三七4錢,血竭2錢,乳香4錢(去油),沒藥4錢(去油),麝香4分,阿魏1錢(用密化夏布收,去渣)。
癰疽發背,破傷風,疔瘡,無名腫毒,跌打損傷,小兒驚風。
上為極細末,以阿魏蒸好,煉蜜為丸。
忌生冷;孕婦忌服。
每服4分,用紹酒調下。上藥除乳香、沒藥、藤黃、阿魏外,餘皆忌火。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一。
黑鉛1兩,雌黃3錢,雄黃3錢,硫黃5錢,白鉛4兩(陽城罐1個,鹽泥固濟,曬乾,將黑白2鉛鋪底蓋面,藥放中間,以鐵盞封固嚴密,鐵線絆緊,架3釘上,外用八卦爐文武火5炷香,水升盞,研極細末),白茯苓末9錢5分,明沒藥(炙,去油,研末)9錢5分。
腹脅積聚,七癥八瘕,翻胃噎膈,攀睛胬肉,女人寒病帶下。
用頭生男乳汁拌藥,為丸如綠豆大。
忌金石之藥,不宜輕服。
每服1錢,酒送下。每次用生藥一半,如前封固,升煉9次,名九轉仙丹。
年氏《集驗良方》卷二。
蒼朮半斤(米泔浸1宿),厚朴5兩(姜制),陳皮5兩,甘草3兩(炙),香附子4兩(米泔浸)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彈子大。
每服1丸,薑湯送下。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二。
硫黃4兩,針砂4兩,五倍子2兩。
鼻衄。
上用砂鍋水煮一時,放冷,先揀去五倍子,次淘,去針砂,次將硫黃以皮紙於灰上滲幹,團作1塊,用荷葉裹,安地上,大火煉,候藥紅即去火,經宿,研極細,飯膏為丸。如皂子大,陰乾。
白湯送下。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四引楊氏方。
熟地4錢,川芎4錢,當歸8錢,黑芥1錢(炒),炮姜5分,丹參1錢5分,桃仁5粒(去皮,研),益母草1錢。
產後血暈驚風,一切危症。
煎成,加童便1杯和服。
《古方匯精》卷三。
肉蓯蓉(酒洗,去甲並內白膜,曬乾)7錢,白茯苓(堅白無筋者,去皮)3錢,生地黃(酒浸,蒸,曬)3錢,鹿茸(慢火酥炙3次,另研)、雄雀腦7個,雌雄烏雞肝2具(慢火瓦上焙),雄雞腎2付(酒沃,慢火炙幹,另研)。
上為細末,先將蔥白10兩,淨苧麻葉包裹,外用綿紙三四層,水溼固之,火上煨熟,取起搗爛,合前藥末杵千餘下,為丸如梧桐子大,曬乾。
以雞子12枚,每頭開1小孔,去清黃淨,盛丸在內,以紙殼封其孔,另將雞子4枚同前12枚作1窩,與一伏雞抱至4枚小雞出為度,貯瓷器內,用麝少許,鋪器內底,蓋固封養7日方服。每服10丸,空心鹽酒湯送下,幹物壓之,久久精自不洩。欲生子,以青黛、甘草、陳壁土調水飲之。
《扶壽精方》。
硃砂4兩(一半為衣),宮硼砂5錢,沉香1錢,桂花1錢,青木香1錢,細芽茶2錢,訶子1錢,白蔻仁1錢,金錢薄荷4錢,冰片3分,百藥煎1錢,玄明粉2錢。
傷酒,痰湧咳嗽,或口有穢氣,津苦舌幹。
上為細末,揀大甘草4兩煎汁,為丸,如小豆大,硃砂為衣。
每服1丸,1次噙化。
《遵生八箋》卷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