訶子散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一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丁香、白丁香、舶上硫黃、密陀僧、訶子1對,石燕子1對,輕粉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如病大者,7歲以下,每服半錢;7歲以上,每服1錢,以溫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2錢,金絲礬2錢,川芎2錢,細辛2錢,砂仁2錢,人參2錢,膽礬2錢,麝香2錢,江茶2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臨臥刷牙揩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。

《瑞竹堂方》卷三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2個(去核),沒食子3兩,百藥煎3兩,金絲礬1兩半(研),針砂3兩(用好醋1碗,瓷器浸3日,炒7次)。

使用方法

上將蕎麵入針砂打糊,先夜將針砂糊抹在頭上,用荷葉包到天明,溫漿水洗淨,次夜卻將前四味藥末調入針砂,用生薑1塊捶碎,再加些少輕粉,一處調勻,抹在頭上,用荷葉包到天明,溫漿水加數點清油在內洗淨。其發黑且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瑞竹堂方》卷三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九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綠礬2兩(研),銅綠2錢(研,以上二味系青牙藥,先上),五倍子(末)6錢,訶子皮(取末)1兩半,黃丹5錢(以上系是紅牙藥,後上)。

功效主治

牙縫黑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先用前2味牙縫中上了後,少時再用後3味依前上,封裹少時,用溫漿水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九。

《雞峰》卷十四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赤石脂4兩,龍骨2兩,乾薑2兩,當歸2兩,厚朴2兩,甘草2兩,白朮2兩,陳橘皮2兩,訶子皮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痢,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大錢,空心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十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2枚(燒留性),降真香1錢,青黛1錢(別研),五倍子半兩(炒黑色)。

功效主治

嵌甲漬膿,經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次入青黛一處研勻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蔥鹽湯洗淨,剪去指甲或挑起指甲,用藥幹貼縫內;或用麻油調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十。

《幼科金針》捲上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2兩(煨),丁香1錢半,木香4錢(煨),乾薑1兩,肉桂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髒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砂仁湯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金針》捲上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引《海上名方》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漢防己1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訶子(炮)半兩,杏仁(麩炒,去皮尖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喘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加好茶1錢,再煎至7分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引《海上名方》。

《養老奉親》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皮5個,大腹5個(去皮),甘草半兩(炙),白朮半兩(微炒),草豆蔻14個(用面裹,燒令面熟黃,去面,並皮用),人參(去蘆頭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老人夏月脾胃忽生冷氣,心腹脹滿疼悶,洩瀉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少許,大棗2個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養老奉親》。

《三因》卷九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(炮,去核)、甘草(炙)、厚朴(姜制,炒)、乾薑(炮)、草果(去皮)、陳皮、良姜(炒)、茯苓、神曲(炒)、曲糵(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脾冷痛不可忍,及老幼霍亂吐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水1盞,煎7分,加鹽,候發刺不可忍時服;如速,則鹽點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九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中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1兩(半生,半熟),木香半兩,黃連3錢,甘草3錢。

功效主治

久病滑洩不禁,氣虛欲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外邪未已者,此方非所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白朮芍藥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中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五: 訶子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3錢(去核,半煨半生),甘草2錢(半炒半生),木通3錢,桔梗5錢(半炒半生)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聲音不出。

使用方法

水1盞半,煎至8分,加生地黃汁1小盞攪勻,臨臥徐徐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