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鰾丸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二: 魚鰾丸

配方組成

魚鰾(剪碎,蛤粉炒)1斤,沙苑蒺藜(酒洗,炒)4兩,全當歸(酒洗,曬乾)4兩,牛膝(酒洗)3兩,枸杞(揀淨)3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3錢重。

使用方法

早、晚各1丸,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二。

年氏《集驗良方》卷二: 魚鰾丸

配方組成

魚鰾1斤(面麩炒焦,磨去粗末,再炒焦,再磨),沙蒺藜4兩,當歸4兩(酒洗),肉蓯蓉4兩(去鱗甲,酒洗),蓮鬚4兩,菟絲子4兩(酒煮)。

功效主治

腎水不足,陰虛血虛之症。

炮製方法

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錢。宜冷和藥,不可大熱,恐粘硬難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年氏《集驗良方》卷二。

《醫級》卷九: 魚鰾丸

配方組成

白魚鰾1條(取大白魚重7-8斤者,取其白),烏賊骨4兩,茜草2兩,當歸4兩,白芍2兩,川芎2兩,生地3兩,川斷3兩,阿膠3兩,黃耆3兩,鴿蛋20個(如有麻雀蛋更妙)。

功效主治

帶下日久,經脈漸少,形氣脈氣不足,飲食不甘,漸將枯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4錢,米飲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九。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: 魚鰾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(酒洗)4兩,白蒺藜(炒,去刺)4兩,魚鰾(麩炒)4兩,牛膝4兩,川芎3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硃砂為衣,每丸重3錢。

使用方法

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。

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: 魚鰾丸

配方組成

魚鰾膠4兩,花龍骨4兩,枸杞子3兩,杜仲3兩,牛膝2兩,全當歸2兩,破故紙2兩,茯苓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腰腎虧虛,陰痿、夢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空腹時淡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。

《何氏濟生論》卷七: 魚鰾丸

配方組成

通州魚鰾(圓桶者,蛤粉炒至無聲,去蛤粉,分3-4份下鍋,用酥油炒,不可傷火)1斤,沙苑蒺藜(炒)3兩,蓮蕊5兩,當歸3兩,菟絲(自制)3兩。

功效主治

精薄氣衰,不能結孕。

炮製方法

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淡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何氏濟生論》卷七。

《攝生秘剖》卷一: 魚鰾丸

配方組成

明淨魚鰾1斤(分4份,用牡蠣粉、蛤粉、陳壁上、麥麩各拌炒成珠),鹿角膠4兩,鹿角霜4兩,人參(去蘆)1兩,天門冬(去心)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當歸(酒洗)1兩,澤瀉(去毛)1兩,山茱萸(去核)1兩,石菖蒲(去毛)1兩,蓮鬚1兩,赤石脂1兩,五味子(去梗)1兩,覆盆子(去萼)1兩,白茯苓1兩,車前子1兩,白朮(土炒)1兩,廣木香(不見火)1兩,柏子仁(白淨者)1兩,酸棗仁1兩,山藥(薑汁炒)2兩,金釵石斛2兩,川巴戟(去心)2兩,川牛膝(去蘆、酒洗)2兩,川椒(去目與梗及閉口者,微炒,去汁)2兩,生地黃2兩,熟地黃2兩,地骨皮(去木與土)2兩,杜仲(炒斷絲)2兩,遠志(去土與蘆,甘草湯泡去心)2兩,肉蓯蓉(酒洗,去心膜,曬乾)2兩,枸杞子(酒蒸)2兩,菟絲子(洗去土,用酒拌蒸,搗餅,曬乾)2兩,白蒺藜(水洗淨,酒煮爛,焙乾)4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空心白滾湯送下;或好酒下亦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秘剖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