胭脂、龍骨、白礬、白石脂各等分。
小兒聤耳,常出膿水不止。
上為末,棗肉為丸,如棗核大。
以綿裹1丸,入耳,每日換3次。
《袖珍小兒》卷七。
胭脂(生用,為主)、珍珠(生用,研末)、豌豆(燒存性,為末)、頭髮(燒存性,研末,或炒發出油,取用之)。
賊痘,痘疔。凡報痘後將起脹時,諸痘未起,而有先起虛大如金黃者,名曰賊痘;有大而色黑者,名曰痘疔。
上為末,調入胭脂拌勻,候用。
以銀簪刺破,口含清水,吸去穢血,用此膏填入瘡內,則諸痘自皆紅潤;或用紫草油亦可。
《醫林纂要》卷九。
紫草5錢,香油4兩,黃蠟2兩,乳香(研細)5錢,沒藥(研細)5錢。
紫草入香油內煎數滾,去滓,再入黃蠟化盡為度,再入乳香、沒藥收膏。
忌辛辣、油膩等物。
用棉紙做如膏藥狀,貼患處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。
幹胭脂。
上藥用蜜調。塗兒兩眼眶,則痘瘡不入眼內。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二十三。
上等好胭脂。
目內睛上有障及白星。
上乳十分細,用新汲井水調成膏。
忌發風之物。
銀釵點上。疼甚不必疑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引《吳氏集驗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