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半兩,荊芥穗1兩,大黃2分。
小兒身熱痰嗽,胸膈不利。
上為細末。
水煎,調檳榔、木香細末各半錢,輕粉1字,乳後服。
《潔古家珍》。
人參5錢,肉桂5錢,桑寄生5錢,當歸5錢,茯苓5錢,白芍5錢,桃仁5錢,熟地5錢,麥冬5錢,甘草5錢,續斷2錢5分,牛膝7錢5分,鱉甲1兩,黃耆1兩。
產後蓐勞,虛羸咳嗽,頭目昏痛,發渴盜汗,寒熱如瘧,臂膊拘急。
上為細末。
豬腎1對,去膜脂,用水2盞,加生薑3片,大棗3枚,煎1盞,入末藥2錢,蔥3寸,烏梅半個,荊芥5穗,水煎,空心服。
《不居集》上集卷二十八。
荊芥穗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細辛(去土,洗)半兩,桔梗(去蘆,銼,炒)半兩,陳皮(去白)半兩,半夏(湯泡7次)半兩,杏仁(去皮尖)半兩,人參半兩,通草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肺感寒邪,或感風熱,痰多咳嗽,頭目不清,言語不出,咽乾痰實,或項背強硬,面板不仁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濟生》卷二。
荊芥穗7兩半,羚羊角(鎊)7兩半,酸棗仁(微炒)7兩半,生乾地黃7兩半,枳殼(麩炒,去瓤稱)7兩半,人參7兩半,鱉甲(醋浸,去裙,炙黃)7兩半,肉桂(去粗皮)7兩半,白朮7兩半,柴胡7兩半,甘草(銼)5兩,芎5兩,赤芍藥5兩,牡丹皮5兩,當歸5兩,防風(去苗叉)5兩。
婦人血風勞氣,身體疼痛,頭昏目澀,心怔煩倦,寒熱盜汗,頰赤口乾,痰嗽胸滿,精神不爽;或月水不調,臍腹痛,痃癖塊硬,疼痛發歇;或時嘔逆,飲食不進;或因產將理失節,淹延瘦瘁,乍起乍臥,甚即著床。
上為粗末。
有孕不宜服。
每服3錢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煎至8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,1日2次。
《局方》卷九。
人參、柴胡(去苗)、羌活、荊芥、旋覆花、甘菊、桑白皮各等分。
上焦壅滯,頭目昏眩,涕唾稠粘,心胸煩滿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煎7分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博濟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