硇砂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(研),木香半兩,楝實1兩(去核,炒),茴香子1兩(炒),京三稜(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疝,腫縮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證類本草》卷五引《經驗方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不拘多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著罐子內,上面更坐罐子1個,用紙筋白土和,上下俱泥了,窨幹後,從辰初時便用蒼耳自在落下葉為末,藥上鋪頭蓋底,上面罐子內用水,坐著水,旋添火燒,從罐子外五寸已來圍繞,欲盡更添火移向前,罐子週迴火盡,更旋燒促向前,計一伏時為度,更不移火,一伏時住,取來研末,醋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逐日10-15丸,溫酒或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類本草》卷五引《經驗方》。
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五引《陳巽方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生研),川烏頭(生,去皮臍,杵為末)2兩,纖霞草末2兩。

功效主治

元髒虛冷氣攻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一小砂罐子不固濟,慢火燒通赤熱,將拌了者硇砂入罐子內,不蓋口,加頂火一樣,候火盡爐寒,取出研,與烏頭末同研勻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熱木香湯、醋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五引《陳巽方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),硫黃1兩(細研,水飛過),自然銅1兩(細研),幹蠍1兩(微炒)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阿魏1兩(面裹煨,令面熟為度),木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元氣虛冷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燒粟米飯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空心以鹽湯送下15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),硫黃半兩(細研),阿魏半兩(面裹煨,令面熟為度),木香半兩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巴戟半兩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肉蓯蓉半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牛膝半兩(去苗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自然銅半兩(細研),幹蠍半兩(微炒),萆薢半兩(銼),石斛半兩(去根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虛冷氣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(用末)1錢匕,礞石(用末)1錢匕,粉霜(用末)1錢匕,鷹屎(用末)1錢匕,無食子(用末)1錢匕,京三稜(用末)1錢匕,膩粉3字,龍腦(研)1字。

功效主治

乳癖,久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面裹大棗燒熟,取棗肉和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煎古老錢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兩(細研),青鹽2兩(細研),生薑5斤(搗絞取汁),附子半斤(去皮臍,為末,將硇砂並青鹽、附子,於薑汁內,用慢火煎令稠,取出焙乾,搗羅為末,入後藥)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山茱萸2兩,石斛2兩(去根,銼),遠志2兩(去心),木香2兩,巴戟2兩,薯蕷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憊,腰間疼痛,小便滑數,冷氣攻築,虛損不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與前藥相和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空心以溫酒送下20丸,漸加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博濟》卷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錢(好者,研),狼毒(銼碎,醋拌微炒幹)1兩,巴豆15枚(去皮膜,以醋1升,煮令紫色),鱉甲(醋炙黃香)1兩,芫花(醋浸1宿,炒黃色)1兩,乾漆1兩,硫磺1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久積食,心腹脹滿,胸膈不利,痰實胃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同和勻一處,煮麵糊為丸,如豌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食後、臨臥溫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(細研),沒藥1分,木香1兩,桂心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乾漆1兩(搗碎,炒令煙出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血氣,腹中(疒丂)刺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入硇砂令勻,以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不拘時候以溫生薑酒。送下1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,肉豆蔻1兩(去殼),木香1兩,檳榔1兩,雄(硫)黃1兩(細研,水飛過),蛜(蟲祁??)1兩(微炒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天麻1兩,蓬莪術1兩,青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茴香子1兩半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新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冷氣,腹脅疼痛,四肢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用無灰酒3升,調藥末,於銀鍋內,以慢火熬,看硬軟得所,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食前用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別研細,水飛),蓬莪術半兩(炮,銼),楝實半兩(麩炒),青橘皮半兩(湯浸去白,焙),木香半兩,丁香半兩,蓽澄茄半兩,肉豆蔻半兩(去殼,炮),檳榔半兩(銼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巴戟天半兩(去心),茴香子(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控睪,小腸氣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硇砂外,為末,以酒1升,先取硇砂,並飛硇砂水1盞,同熬及1升,入諸藥再熬,頻攪候得所,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加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八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分(研),雄雀屎1分,桂1分(去粗皮),獺膽1分(去膜),砒黃1分,丹砂(研細)1分,麝香(研)1錢,白蠟1兩半,天南星3分,鵜鶘嘴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丹毒遊走,及魚臍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蠟外,為末,先將蠟於瓷器內,慢火上熔,下藥調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針撥破瘡口,入1丸,醋調面塗故帛,貼兩宿。痛止即揭去,收藥丸可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(研)半兩,水銀1分,黑鉛半分(與水銀結成沙子),當歸(切,炒)半兩,京三稜1兩(炮),青橘皮半兩(去白,焙),延朗索半兩,芫青1分(糯米同炒,去頭足翅),芫花(醋炒焦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候久不通,臍下結硬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空心、食前紅蘭花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分(去夾灰者),沒藥1分,當歸1分(切,焙),芫花(醋煮,炒微焦)1分,蓬莪術(炮)半兩,木香1分,巴豆30粒(去皮心膜,出油盡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年久血氣,結積氣塊,攻刺疼痛不可忍,或嘔吐不進飲食,面黃怠惰。

炮製方法

先研硇砂、巴豆、沒藥如粉,用米醋3升,同煎為稀膏,後將四味為細末,入在前膏內搜成劑,瓷盒盛,用時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用酒,醋各半盞,同煎數沸,通口服,不得嚼,仍須飲盡酒醋。立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分(研),沒藥(研)1分,粉霜半錢,乾漆(炒煙盡)半兩,乾薑1分(炮),京三稜(炮)1分,桂半兩(去粗皮),當歸(銼焙)半兩,木香1分,阿魏1分(醋化,入白麵少許作餅,炙令熟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積血塊,攻築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煮醋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。淡醋湯送下,空心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八引《仙傳濟陰方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3兩(別研),三稜3錢,青皮3錢,川椒3錢,乾漆3錢,厚朴3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心生脹或腹內脹,虛劣血氣,因食生冷傷於脾,或月候不行,血注於脾所致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八引《仙傳濟陰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),芫花1兩(醋拌炒令幹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半兩,木香半兩,沒藥半兩,狗脊1分(去毛),白芷1分,蓬莪術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腹中有餘血不散,致心腹(疒丂)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釅醋1升,同熬成膏,候可丸即丸,如梧桐子(豌豆)大。

使用方法

不拘時候以當歸酒送下5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,乾薑1兩(炮裂,銼),檳榔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桂心1兩,幹蠍1兩(微炒),苦楝子1兩,烏蛇肉1兩(酥拌微炒),茴香子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木香1兩,沉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冷氣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好酒1升,先煎硇砂消後,用紗絹濾過,去石,相次下諸藥末,慢火煎之,候可丸即丸如雞頭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熱酒化2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四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,虻蟲49個,水蛭(炒黑)、粉霜3錢,丁香5錢,乾漆5錢(炒令煙出),白丁香5錢,甘遂5錢(炮),牡蠣5錢,大麥5錢(炒),檳榔5錢,膽礬3錢,阿魏1錢(研),大棗50枚(去皮核),木香5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蠱塊等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棗肉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。任湯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四。

《本事》卷三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沉香1兩,巴豆肉(全者)1兩,青皮2兩(不去皮),銅青半兩(研),硇砂1分(研)。

功效主治

膀胱疝氣,外腎腫脹,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二香,青皮三味細銼,同巴豆慢火炒令紫色為度,去巴豆為末,入青、砂二味研勻,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0丸,空心、食前鹽湯吞下,1日2-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事》卷三。

《本事》卷三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(研),荊三稜半兩(銼末),乾薑半兩(炮),白芷半兩(不見火),巴豆(去油)半兩,大黃1兩(別研),乾漆1兩(銼,炒令煙盡),木香1分,青皮1分(去白),胡椒1分,檳榔1個,肉豆蔻1個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積聚停飲,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釅醋2升,煎巴豆5-7沸,後下三稜、大黃末,同煎5-7沸,入硇砂同煎成稀膏,稠稀得所,便入諸藥和勻,杵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年深氣塊,生薑湯送下4-5丸;食積熟水送下;白痢,乾薑湯送下;赤痢,甘草湯送下;血痢,當歸湯送下,蔥酒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事》卷三。

《雞峰》卷九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肉豆蔻仁1分,木香1分,硇砂1分。

功效主治

痼冷沉積,脅下作塊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白麵3錢,與木香和為餅子,將硇砂餅子拌勻,以木香餅子包裹,作球子,用銅錢20文作一垛,上安藥球子4兩,以炭火逼,候勻,遍黃色為度,碾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(飛研)半兩,硫黃(研)3分,白礬1兩(研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木香1分,白附子1兩(炮),茴香子1兩(炒),乾薑1兩(炮),蓽澄茄1兩,幹蠍1兩(去土,炒),芎1兩,青橘皮(湯浸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浸炊餅和丸,如雞頭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鹽湯或溫酒嚼下1-2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
《醫林改錯》卷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錢(紅色者,研細),皂角子100個,乾醋1斤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鼠瘡,滿項滿胸,破爛流膿者。

炮製方法

前二味入醋內浸三日,入砂鍋內熬之將幹,將鍋底硇砂拌於皂子上,候幹,以微火焙乾,或以爐臺上炕之。

使用方法

每晚嚼5-8粒,1日早晚吃2次,以滾白水送下;然幹則皂子過硬,為末服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林改錯》卷下。

《博濟》卷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羊脛骨1條(去淨肉,用硇砂2兩,醋2升同煎,旋煎旋蘸,骨炙焦黃,以醋盡為度,焙乾),木香1兩,白檳榔1兩,官桂1兩(去皮),人參1兩,牛膝1兩,茯苓1兩,郁李仁1兩,附子1兩(炮),巴戟1兩(去心),薯蕷1兩,丁香1兩,沉香1兩,蓯蓉1兩,石斛半兩,阿魏半兩(用面3兩,先將醋化,溲作餅子,炙黃)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元髒虛憊積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空心服20丸,鹽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三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3錢,全蠍2錢,丁香2錢,蓬莪術半兩,三稜半兩,沒藥半兩,芫青2錢,紅娘子2錢,虻蟲2錢,水蛭2錢(炒),阿魏半兩,乾漆4錢(炒),地膽半兩(炒),斑蝥2錢(炒),海馬1對(酥醋炒),甘草半兩,人參半兩,當歸1兩,狗脊半兩,川山甲3錢,蛤粉(炒)、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幹血氣癥瘕氣塊,黃瘦,臍肚痛不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空心醋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分(別研),沒藥半兩(別研),桂半兩(去粗皮),當歸半兩(切焙),烏頭半兩(去皮臍),大黃(銼炒)半兩,乾漆1分(炒煙出),青橘皮1分(去白,焙),芫花1分(別搗末),巴豆1分(去皮心膜,出油盡),芎1分,京三稜1分(煨,銼),蓬莪術1分(煨,銼)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1分。

功效主治

積聚不消,心腹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十味為末,用釅醋半升,於銅石器內,下芫花、硇砂、巴豆三味,慢火熬,漸添醋1升,即入十味並沒藥末,同熬成膏,放冷,別入陳曲末1兩半拌和,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茶、酒、生薑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3分(細研),百草霜半兩,川烏頭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砒黃2分,凌霄花半兩,香墨1分,巴豆1分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虛冷,血氣積聚,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巴豆霜,同研令勻,用軟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於食前以溫酒送下3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雄黃半兩(細研),桂心半兩,川芒消1兩,京三稜1兩(微炮銼),川大黃2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疝瘕及積瘀血在髒,時攻腹脅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米醋1大碗,熬大黃末為膏,次入餘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30丸,空心以暖酒送下。以利下惡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分,乾漆1分(搗碎,炒令煙出),水銀1分(以少棗肉研令星盡),雄黃、雄雀糞1分(炒黃),巴豆10枚(去皮心研,紙裹壓去油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積年血癥塊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棗肉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當歸酒送下,空心1服,臨臥1服。取下惡物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,幹蠍1分(微炒),桃仁30枚(湯浸,去皮尖及雙仁,研如膏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冷氣卒攻,臍腹疼痛,日夜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桃仁同研令勻,以酒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生薑熱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十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兩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如膏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積冷,氣攻心腹疼痛,面青足冷。

炮製方法

先以酒1小盞,煎硇砂十餘沸,候消化,澄濾取清,去砂石後,卻入銚子內,與桃仁膏旋旋添酒煎。約入酒1大盞已來,煎成膏,用蒸餅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熱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兩(細研),幹蠍3分(微炒),阿魏半兩(研入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微炒),木香半兩,自然銅3分(細研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茴香子3分,安息香半兩,肉豆蔻3分(去殼),川烏頭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磁石3分(燒,醋淬7遍,搗碎細研,水飛過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積冷,下焦久虛,邪冷氣攻,心腹疼痛,汗出口幹,陰縮聲散,手足逆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研了藥令勻,以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以生薑酒送下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理瀹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蟾酥2錢,黃蠟2錢,巴霜1錢,羚羊角末5分,牛黃5分,麝3分,硇砂1分,冰片1分。

功效主治

痞癖。

炮製方法

丸如萊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粘在化痞膏上貼。1周時痞化膿血而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六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大附子1分(剜去中心肉,別和後藥,杵),硇砂半兩(水飛過),丁香半兩,青橘皮1分(去白瓤),木香1分,肉豆蔻1分,檳榔3分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五膈氣噎悶,或吐逆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淨硇砂納入剜了附子中和,不盡,都將熟面如饅頭裹入,灰中煅令焦,卻和丁香等,都杵為末,滴水和,再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六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(細研),青礞石半兩,硫黃半兩(細研),京三稜半兩(微炮銼),乾漆半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穿山甲半兩(炙令黃焦),巴豆30枚(去皮,炒令黃色,不出油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食癥久不消,令人瘦弱,食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軟飯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空心以生薑橘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,硫黃半兩(與硇砂同結為砂子,細研),芫花半兩(醋拌炒令幹),沒藥半兩,水蛭半兩(炒令黃),當歸半兩(銼微炒)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牡丹半兩,虻蟲半兩(炒令黃,去翅足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積瘀血在髒,攻心腹時痛,四肢黃瘦,夜臥心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砂子,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空心以熱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,斑蝥1分(糯米拌炒令黃,去翅足),桂心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久不通,心腹多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軟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於5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兩(於淨生鐵器內用酸漿水兩碗旋旋添,以慢火熬盡漿水為度),乾漆1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桂心1兩,沒藥1兩,琥珀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通,臍腹積聚,或時疼痛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硇砂都研令勻,用糯米軟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兩(以漿水1升,熬如膏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琥珀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沒藥1兩,桂心1兩,木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久積虛冷,四肢羸瘦,飲食微少,月水來時臍腹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棗肉並硇砂膏同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15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(細研),桂心半兩,燕脂1錢(研入),斑蝥半兩(去翅足,以糯米拌炒,以米黃為度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月水久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研了藥令勻,以狗膽和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空心以紅花酒送下。加至5丸。覺臍腹痛,即頻服桃仁湯即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(別研)1分,蓽澄茄半兩,人參半兩,沉香半兩(銼),桔梗(炒)半兩,木香1分,檳榔1兩(大者,銼),肉豆蔻仁1兩,丁香(大者)2-7枚。

功效主治

腎心氣痛連背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煎人參湯送下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錢,乾漆1兩(微炒),五靈脂1兩,胡椒1兩,桂1兩(去粗皮),京三稜1兩(炮,銼),蓬莪術(炮)1兩,巴豆21枚(去心皮膜,醋煮令出油,研),斑蝥21枚(去翅足,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積氣,冷氣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令勻,醋煮麵糊為丸,如黃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1-2歲兒,每服5丸;3-4歲兒,每服7丸,橘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(研)2兩,陳橘皮4兩(湯浸,去白,焙),桂4兩(去粗皮),乾薑4兩(炮),當歸4兩(切焙),厚朴4兩(去粗皮,生薑汁炙),芎4兩,胡椒4兩,縮砂4兩(去皮),甘草4兩(炙,銼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4兩,白朮3兩,五味子1兩半,阿魏(研)半兩,青鹽(研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氣虛冷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銀石鍋,入好酒1升,白蜜10兩,先下硇砂、阿魏、青鹽三味,並好面1兩,同煎煮稀稠成糊,入藥末和成劑,為丸加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生薑鹽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(水煎成霜,別研)半兩,人參1兩半,白朮1兩半,蓬莪術1兩半(煨,銼),吳茱萸1兩半(湯浸,焙炒),白茯苓1兩半(去黑皮),青橘皮1兩半(湯浸,去白,焙),陳橘皮1兩半(湯浸,去白,焙),蓽撥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冷,不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硇砂外,為末,同和勻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鹽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2兩(研為末,以醋煎,調塗於古銅鏡子面上,用新盆蓋7日,刮其綠子細研),檳榔1兩,木香1兩,舶上茴香1兩,沒藥半兩(研)。

功效主治

盲腸氣,發歇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硇砂同研勻,以糯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以熱生薑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二引《博濟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(水煎飛成霜),木香半兩,桂半兩(去粗皮),肉豆蔻半兩(去殼,炮),茴香子半兩(炒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青橘皮半兩(去白,焙),陳橘皮(去白,焙)半兩,山芋半斤,木瓜2枚。

功效主治

脾元虛弱,冷氣攻上,飲食減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先以木瓜切蓋出瓤,如小甕子樣,存取原蓋;逐個木瓜共入硇砂末半兩,以原蓋緊縛;用無灰酒3升,於銀石器內,以慢火煮,候酒欲幹,木瓜爛,取出入前八味藥末相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鹽湯或鹽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二引《博濟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分(研),石硫黃(研)1分,鉛丹(研)半兩,巴豆(去皮心,出油盡)14枚。

功效主治

水瀉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巴豆霜研細,入諸藥同研細,用糯米板為丸,如小豆粒大。

使用方法

水瀉,新汲水送下1丸;赤白痢,煎乾薑甘草湯放冷送下1丸;吐瀉,煎生薑木瓜湯放冷送下1丸;白痢,煎乾薑湯放冷送下1丸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(飛)1兩,硫黃1分(研),白礬1分(研。上3味,同研勻,用萊菔1枚,重5兩者,割開留原蓋子,剜作坑子,填上件末在內,將原蓋用竹籤定,以面劑15兩裹了,開地坑子1枚,方1尺,鋪馬糞厚3寸,安面球在上,更以馬糞蓋之,上發火燒,候面黑即止,去面,將萊菔藥爛搗如膏,更入後藥),肉豆蔻半兩(去殼),葫蘆巴半兩,訶藜勒皮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補骨脂(炒)1兩,茴香子1分(炒)。

功效主治

冷熱不和,下部痛,裡急後重,虛滑或結澀,腸頭脫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通前藥膏同搗,滴少好酒搗令勻,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空心食前溫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(研),木香半兩,楝實1兩(銼),蓬莪術1兩(炮)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桃仁30枚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如膏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積冷,氣攻心腹疼痛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桃仁同研令勻,酒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生薑鹽湯送下;溫酒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),白礬灰半兩,乾薑半兩(炮裂、銼),川烏頭1兩(生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白帶下,臍痛冷痛,面色萎黃,日漸虛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煎為膏,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1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一引《博濟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合(去石,以好酒1合拌浸,去滓熬用),大附子半分(炒),牛膝半兩,乾薑2分(炮),苦參半兩(半生),吳茱萸(生)半兩,桃仁1兩(去皮尖雙仁),木香半兩,川楝子1分(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腳膝無力,生瘡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將硇砂膏並桃仁同拌和,別以爛蒸木瓜去皮碎研,搜成劑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空心酒下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一引《博濟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(醋1盞化盡,熬成膏),芫花半兩(醋拌炒幹),乾薑半兩(炮),京三稜(銼碎,醋浸3宿,焙乾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癖氣疼痛,腹脅脹滿,發歇不定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硇砂外,搗羅為末,入硇砂醋膏內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生薑、橘皮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沒藥1兩,芫花1兩(醋拌微炒),蓬莪術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血凝結不散,攻刺腹脅(疒丂)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入硇砂令勻,納在狗膽中,以線子系懸在灶後令幹,取出更研,以醋煮麵糊和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不拘時候以熱當歸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分(細研),乾漆(炒煙出)1分,木香半兩,丁香半兩,蓬莪術半兩(煨,銼),京三稜半兩(煨,銼)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,焙),芫花(炒)半兩,肉豆蔻5枚(大者,去殼),巴豆1分半(去皮心膜,壓出油)。

功效主治

食癥結塊,疼痛發歇。

炮製方法

將米醋1碗,浸蓬莪術、芫花、三稜一宿,後焙乾,與五味同搗羅為末,入硇砂、巴豆拌勻,醋煮麵糊為丸,如大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丸。如要取轉,生薑湯送下;婦人血氣,醋湯送下;小兒疳氣,甘草湯送下;男子膈氣,龍腦湯送下;瀉痢,乾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以醋1盞半,同化入面1匙,煮成糊),烏梅(去核,炒)3兩,巴豆霜1錢匕,沒藥半兩(研),蓬莪術半兩(煨,銼),丁香半兩,木香半兩,京三稜半兩(銼,煨),乾漆(炒令煙出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積聚不散,心腹脹滿,嘔吐酸水,惡聞食氣,臟腑不調,或秘或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硇砂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丸,煎丁香、烏梅湯送下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5兩(瑩淨顆塊者,以固濟了瓷瓶1所,用獨掃灰納瓶中可1半安硇砂在中心,又以灰蓋之,後蓋瓶口,以武火煅令通赤,待冷取出,細研如粉)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乾薑1分(炮裂,銼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芫花半兩(醋拌炒幹),桂心半兩,麝香1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積聚癥塊,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硇砂外,搗羅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以酒煮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空心以溫酒送下5丸,不飲酒,荊芥湯送下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五○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,硃砂半兩,雄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盲腸氣,發歇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頭醋調令稀稠得所,用青銅錢100文,洗刷令淨,以鹽水煮過,揩乾,於淨地上,以炭火燒令赤,以醋灑過更燒,如此三遍,淨掃卻浮灰,鋪錢在燒處,以雞翎塗藥在錢上,取新瓦盆子蓋。周迴以溼土擁縫,更以水灑周迴,常令溼潤,加此七日後取出,以銅刀刮下細研,甲醋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熱生薑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五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,湯浸濾清),附子5兩(炮裂,去皮臍,為末),生薑1斤半(取汁入前2味慢火煎熬成煎),肉蓯蓉(酒浸)2兩,遠志1兩(去心),沉香1兩(銼),山茱萸1兩,巴戟天1兩(去心),鹿茸1兩(酒炙,去毛),石斛(去根)1兩,茴香子半兩(炒),石亭脂(別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憊,小便遺精,陰痿溼癢,莖中痛。

炮製方法

除煎外,上為末,用前煎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,加至4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半兩,乾漆半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巴豆10枚(去皮心,麩炒斷煙),芫花半兩(醋拌炒令黑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菴(艹閭)子半兩,虻蟲14枚(去翅足微炒),(庶蟲)蟲14枚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腹中有血瘕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以童便1小盞,酒半盞相和,煎至5分,不拘時候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二: 硇砂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研碎,以漿水1大盞,化去砂石入銚子內,熬盡漿水,卻入好酒半升,重熬如膏),山芋4兩,木香半兩,肉豆蔻半兩(去皮),檳榔(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膈氣,宿食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硇砂膏搜和令勻,卻以好酒半盞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食後良久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二。

推薦方劑